鹿耳门溪
鹿耳门溪,原来不是溪名,而是一条可供船只航行的港道名称,因形状像鹿耳而得名。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台江淤浅,原来浩瀚的汪洋,变成陆埔,而鹿耳门港道也历经多次浮沉异迁,最後变成一条细小流长的鹿耳门溪。
正文
简介鹿耳门溪是300馀年前郑成功驱荷复台时,最先进入的港道;今天,则是号称台南市唯一未受污染的河川。不论过去或现在,鹿耳门溪都具有不容抹煞的重要意义。 「鹿耳夕照」是古来闻名的自然景观,历经数百年沧海桑田的变化後,今天来到鹿耳门溪,沿著溪岸漫走,抬眼所见,除了潺潺的溪流与西斜的落日依旧外,归航的渔船、横卧的竹筏和遍植河道的蚵棚,更为这条台湾历史上地位特殊、影响至钜的港道,增添不少渔村风光。 「鹿耳门」原来不是溪名,而是一条可供船只航行的港道名称,因形状像鹿耳而得名。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台江淤浅,原来浩瀚的汪洋,变成陆埔,而鹿耳门港道也历经多次浮沉异迁,最後变成一条细小流长的鹿耳门溪。今天的鹿耳门溪上最叫人印象深刻的景观,要算是遍布河面的蚵棚和竹筏,这里是台南市重要的养蚵场之一。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