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更年期综合征(male climacteric 综合征)指男性由中年期过渡到老年期(一般指40~70岁)的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以男性体内激素水平、生化环境、心理状态转变为基础的过渡期,如果该变化过程过于激烈,表现出一定的精神神经症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或)性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现称为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ate-onset hypogonadism in male,LOH),又称为年龄相关性睾酮缺乏综合征(ageassoiated testosterone deficiency 综合征,TDS),绝雄(andropause)、中老年男性雄性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partial androgen deficiency of theaging male,PADAM)、中老年男性雄激素缺乏综合征(androgen deficiency in the aging male,ADAM)等。

现代医学认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多病因、多因素性疾病,是由于老龄化以及同时伴发的多种疾病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老龄化与疾病既有相互联系,又各自具有独特的作用。他们分别或共同引起体内多种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变。多数男子可无临床症状,部分中老年男子会出现:神经功能紊乱、注意力及记忆力下降、易疲劳、失眠、抑郁、潮热、出汗以及性功能减退等,可伴或不伴血清睾水平减低。可对多器官系统功能造成不良影响,降低生活质量。

该病好发于40~55岁之间的男性,由于个体修养、文化素质、生活习惯、心理特征的不同,所出现的症状各有不同,轻重程度不等。轻者只微感不适,重者症状明显而影响工作、学习、生活。

调查发现,男性到了40岁左右,大约有10%的人开始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50~60岁时,这一比例扩大到30%左右;而到了60岁以后,大约有80%的男性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通过雄激素补充治疗可显著改善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并加强健康管理,通过心理咨询及时干预和预防,可延缓、减轻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出现。

病因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多病因、多因素性疾病。年龄增长和老龄化出现血清睾丸素水平降低和和靶组织器官对雄激素的敏感性降低是导致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基础因素,其他的许多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影响雄激素的作用。其他病因包括疾病的影响、药物的影响、过度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环境与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文化教育水平等。

流行病学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一般发生于40~55岁,也可以早至35岁或延迟到70岁。30%到40%的中老年男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症状和体征。根据个体体质、文化素质、生活习惯、心理特征不同,所出现的症状各有不同,症状轻重不等。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增加,以及环境污染、工作紧张、生活压力大等诸多因素,本病的发病年龄提前,发病人数有增多的趋势。

中国以外国家调查发现,男性到了40岁左右,大约有10%的人开始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50~60岁时,这一比例扩大到30%左右;而到了60岁以后,大约有80%的男性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病理生理学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与女性停经不同,男性不经历性腺功能的突然下降和停止,而是逐渐发生减退。男性生殖功能中有三个重要的类固醇,即睾酮(T)、双氢睾酮(DHT)、雌二醇(E2)。雄激素的稳态依赖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反馈调控,其中最主要的雄激素为T,在脑垂体的促黄体生成素(LH)的刺激下,95%的T由睾丸赖迪细胞分泌,其余来自肾上腺。DHT和E可由睾丸直接分泌,也可在外周组织中由睾丸和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和雌激素前体转化而来。血液中雌雄激素以游离或血清蛋白包括白蛋白和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后者是主要的]的形式存在。受老龄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T产生下降,SHBG的增加,游离T水平下降,因此,尽管患者睾丸素实际值在正常范围内,但血清总的浓度是逐渐减少。同时赖迪细胞对促性腺激素反应降低,血清LH水平逐渐代偿性增高。睾丸组织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退行性变,赖迪细胞数量减少及体积减小,病理变化首先见于动脉血供最疏远区域,因此微血管功能不全可能是造成老龄性赖迪细胞功能减退的病因学基础。

临床表现

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检查诊断

检查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测

生殖内分泌激素检测

其他

诊断

辨病诊断

症状体征
症状评估

使用的“男性更年期自我评定量表”对症状进行评估。筛查诊断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有血管舒缩(潮热、阵汗、心悸病等),精神心理异常(焦虑、抑郁、健忘、失眠、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体能下降(体力下降、肌肉萎缩、腹部脂肪增加(腹型肥胖)等〕,性功能减退(性欲减退、性生活减少、勃起功能障碍、精液量减少、睾丸萎缩等)。如总分达到界定值或问卷中的多数问题得以肯定回答,受试者即被认为可能存在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

内分泌激素检查包括血清TT、甲状腺功能检查F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尤其是生物可利用睾丸素Bio-T检查。如果生物可利用睾酮水平降低,即可拟诊诊断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华男科学学会制定的生物可利用睾酮Bio-T参考界线值为小于或等于315nmol/PL(100ng/PL)。

鉴别诊断

治疗

雄激素替代治疗(TST)

辅助治疗

尽管雄激素替代治疗在恢复和保持性功能及促进和维持第二性征中起重要作用,但对于部分患者即使给予雄激素替代治疗治疗后仍然存在性功能障碍,对这些患者进行包括心理治疗在内的辅助治疗可能会使患者受益,包括精神心理的调整、生活的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饮食的调整等辅助治疗。此外,中医、中药对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治也有一定的优势。

其他治疗

中成药治疗

针灸疗法

根据临床证候表现的不同,辨证施穴。

预后

睾酮替代疗法(TRT)可显著改善身体症状、代谢异常(如力量、胰岛素抵抗、认知功能、骨密度)和生活质量。并通过保持均衡饮食、定期锻炼、管理压力以及适度吸烟和饮酒,从而实现患者能够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和生命的延续。

预防

历史

男性更年期(male climacteric)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直到1939年,魏勒(Werner)首次提出“男性更年期”一词,描述发生在50多岁男性同时或先后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相关症状群,如精神紧张或抑郁、易于疲倦、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阵发性潮热、出汗、性欲下降和勃起功能障碍等。

1944年,海勒(Heller)根据自己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男性更年期”主要发生于那些肩负重任的男子,因为他们往往需要更充沛的体力、更健康的体魄和更加良好的心态。而鲍尔(Bauer)则认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名称不够精确和科学,因为此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实则应归结于部分男子在此阶段内的睾丸功能部分下降。

1994年,奥地利男科学会提出了“中、老年男子雄激素部分缺乏症(英文字头缩写为PADAM)”的概念,更能精确地反映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得到了医学学术界的认可。

1998年2月,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老年男性学的会议进一步确认了男性也有更年期。

公共卫生

中国将每年的10月28日是定为中国男性健康日。

参考资料

男人更年期,要过四道关.人民网.2025-04-08

男性也有更年期!这些容易忽视的症状要注意.央视新闻.2025-04-08

男人如何摆脱更年期烦恼.人民网.2025-04-08

Male Andropause : A Myth or Reality.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官网.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