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口风琴

口风琴

口风琴,英文名Melodica,是一种结合了键盘和吹奏的乐器,其发音原理是通过口腔呼出的气流推动簧片而发音,气流的大小可以控制音的强弱。键盘的排列按照十二平均律的关系排列。

铃木万司在1959年看到Hohner的Melodica,决定开发适合教学的版本。1961年改良后,带有键的Melodeon被引入学校。铃木乐器制作所开发出适合学生使用的琴键口琴。多个型号的口琴于1961年至1975年生产,包括27键高音系列、32键高音系列、34键高音系列和36键中音系列口琴。中国在80年代初期引进口风琴作为教学乐器,实践证明它是一种极好的教学乐器。

口风琴是一种小型的吹奏乐器,具有优美的音色和丰富的和声效果。在音乐教育中,口风琴的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乐理知识、节奏和节拍,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历史与发展

起源

铃木万司在1959年看到了Hohner的Melodica,并决定开发一个适合教学的版本。经过改良,带有键的Melodeon于1961年诞生,并引起了教育部官员的注意,坚持将其引入学校。最终,铃木乐器制作所成功开发出了适合所有学生使用的键盘乐器,称为琴键口簧琴

发展

Super 34是铃木乐器制作所1961年至1966年生产的第一款旋律乐器,以木材为主体,机身重量为755g,总重量为1,246g。它没有背面手带,左手用于支撑乐器底部,并且没有采用软管形状的吹嘴。

1962年至1974年间制作的36键中音(Alto)系列(f-e3)口簧琴,机身重量为845g,总重量为1,289g。经过改进后,它拥有更豪华的设计,范围更广,尺寸和形状更接近当前的Melodion。当时的目录显示,他们的目标是向更广泛的客户销售,不仅仅是为了教育目的。由于经历了型号更改,M-36导致了当前的37键型号和专业型号。

1963年至1975年间生产的27键高音(Soprano)范围(g1-a3)口簧琴,机身重量为735g,总重量为1,064g。它是一款更紧凑的旋律乐器,音乐范围更窄。同时开发的还有女高音音域模型,它带有一个长软管形的吹嘴,其特点是吹气口侧面连接到软管上。该乐器没有手带,但配备了一个颈带钩。根据这些特征,展出的物品被认为是该型号最早的生产期内的物品。

1963年至1975年间生产的27键中音系列(g-a2)口簧琴,本体重量为752g,总重量为1,077g。它具有更紧凑的旋律和更窄的音乐范围,是与女高音音域“S-27”同时开发的中音音域模型。它配备了一个手带,随附的软管形吹嘴的形状与当前型号上使用的吹嘴相似。该型号与S-27同时开发和销售,但展示的这款型号被认为是晚于上述S-27生产的。

1967年至1973年间生产的32键高音系列(f-C3口簧琴,机身重量为633g,总重量为1,300g。这是32键Melodion的第一个型号,此后成为主流产品。该型号没有手带,盖子有一个钩子,用于连接颈带。该模型具有三大特点:首先是吹嘴插座和吹嘴的形状为扁平而非圆形;其次是其轻巧的设计,比A-120轻约27克,后者的按键比A-32少且更小;最后是吹嘴槽向前移动。内部结构与以前的型号完全不同,目前的Melodion是按照A-32设计的。可以看出,在教育领域全面引入期间尝试了各种改进。A-32随后经历了一系列型号变化,最终导致了现在的M-32C。

中国于80年代初期引进口风琴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乐器,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证明口风琴是一种极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乐器,并成为学生们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

结构和种类

结构

口风琴是一种将键盘与吹奏结合在一起的乐器,发音原理和其他常见簧舌类乐器一样,是山口腔呼出气流送入琴体内推动簧片发音的,气流的大小控制音的强弱,键盘的排列同其他键盘乐器一样,按照十二平均律的关系排列。

种类

口风琴可分为三类;高音口风琴、中音口风琴和低音口风琴。从音域方面来看,有24键、25键、27键、32键、36键、37键等,其中最为流行和实用的是32键和37键。

演奏方法

演奏姿势

口风琴可以站着或坐着演奏,根据演奏者的舒适度和视野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演奏姿势。站立演奏时,身体重心应放在两腿之间,保持腰部挺直、胸部放松。此时,演奏者应用左手竖直持琴,右手按键,双臂轻轻对准吹口。坐着演奏时,应注意不翘腿、头部不低垂,使用较高的椅子时保持适当坐姿,以便看清每一个琴键。演奏时可将琴横放在双膝上,用双手或单手按键演奏。演奏过程中,右手手腕保持放松,手指的每个关节向外拱起,五个手指自然、松弛地贴在键盘上,中指、食指和无名指按在白键的三分之二位置,大拇指和小指根据琴键的相应位置自然放置。整个过程中,手腕和手掌不应摆动,每个手指也不应提起太高。

常用的演奏方法

口风琴与钢琴在按键力度上有所不同。钢琴是通过手指弹奏琴键来击动琴弦震动而发音的,因此钢琴发音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手指击键的力度。然而,口风琴的发音强弱主要取决于口腔呼出气流的大小,因此在演奏口风琴时,手指按键的力度不必过于重。

吐奏

吐奏是所有吹奏乐器的基本技巧,每个演奏者都必须掌握。单吐是用舌尖顶住上牙根部,发出“吐”的声音,这种方法最为常用。但在快节奏时,单吐无法满足要求,这时需要使用双吐。双吐是在完成一个单吐后,用舌根发出“库”的声音,将“吐”和“库”连续使用,快速发出底丛庄,这就是双吐。对于快速的前八后十六或前十六后八的节奏,需要使用三吐。三吐是一个单吐加一个双吐的联合使用。

花舌音奏法与气震音奏法

在吹奏时,将舌尖放松并轻轻贴在上颚,然后通过呼出的气流从舌尖冲出,使舌尖与上颚发生时贴时离的情况,从而产生一种快速、抖动的震音效果,类似于弹拨乐器的“轮指”和弓弦乐器的“抖弓”。吹奏时需要注意正确的呼吸方法,同时舌尖要自然放松,舌根保持一定的拉力,舌尖抖动要细密,力度和间隔要均匀。口风琴在吹奏时,需要依靠横膈膜和腹肌有弹性地微微颤动,使气流呈波纹状呼出,从而发出带有轻微波动起伏的声音效果,类似于拉弦乐器上的揉弦。音量要求均匀,不同的乐曲可以使用不同的幅度、速度和力度来表现,这种奏法被称为“气震音”奏法。

穿指法、跨指法

当旋律由低向高进行(上行)时,大拇指从其他手指底下穿过,这种指法称为“穿指法”。而在旋律由高向低进行(下行)时,其他手指则从大拇指上跨过去,这种指法称为“跨指法”。

扩指法、缩指法

无论是哪两个手指,只要需要扩大或缩小指距才能演奏的指法,都称为“扩指法”和“缩指法”,也称为“拼指法”。

音乐特点

口风琴是一种兼具键盘乐器特性和吹奏乐器特点的乐器,因此它是一种能吹奏的键盘乐器。它的体积小,音准好,音色优美,和声丰富,易于学习和掌握,也容易普及。使用口风琴较为简单,携带方便,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不大。在中学课堂音乐教育中推广口风琴,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乐器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乐器。

价值与影响

口风琴作为一种音乐教学工具,在音乐教育中具有多重意义。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辅助器乐教学,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器乐演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通过口风琴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掌握乐理知识、节奏、节拍等,同时通过演奏曲目深度参与,将知识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音乐技能。此外,口风琴的特色教学能够让学生快速参与到音乐教育中,改变单向教学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新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参考资料

Mr. Manji Suzuki.HAMMOND.2023-12-07

スズキ メロディオン.铃木.2023-12-07

Melodion Special Exhibition.铃木.2023-12-07

口琴、口风琴,手风琴、管风琴,还在傻傻分不清楚?.今日头条.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