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生(1908年-2000年),原名李近臣,又名霞生,号作非楼主、六鸡老人,河南新乡人。1930年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学习。

简介

李霞生原名李近臣,号昨非楼主、六鸡老人,1908年生于河南新乡,2000年8月与世长辞,是当代著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

李霞生1931年入北京京华美专(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师从齐白石于非闇王梦白、邱石冥诸大师;毕业后与同窗张丕振、张牧野创办北华私立美专,教授国画专业,后在教育战线从事美术教育工作。

李霞生先生青年时代战乱频仍,日寇侵华,新乡市沦陷。他毅然投笔从戎,出生入死,积极组织抗日活动,后被收编李毅之领导的平汉游击队。

新乡解放后,李霞生历任市政府接收员、新乡师范总务主任、市政协委员、文史委员、河南中山书画院名誉院长、新乡市中山书画社社长等职。

厚重的中原文化、淳朴的牧野民风、良好的家庭及学校教育奠定了李霞生先生的人品和画品。他一生高风亮节,德艺双馨。先生处事严谨,淡泊名利;为人谦恭善良,古道热肠;作画水墨写意,寄情乡韵;秉承师传,尽显个性,创新齐派画风。其作品深得王子野钱君陶卢光照秦岭云等中国画坛耆宿的高度评价,为许多政要和知名人士所收藏,并流传香港电台,享誉海外。毕其一生,躬耕画坛,桃李天下。台北书画院院长、拓墨画创始人、当代著名山水画家韩清濂和国内著名画家宋晓东、李国堂等乃先生众多优秀学生与弟子之杰出代表。

个人履历

李霞生原名李近臣,1909年生于新乡县大块镇小块村一个小康之家。他幼年在家乡读了几年私塾,13岁入读新乡县高等小学堂,当时新乡县没有中学,高等小学也仅此一家,该县后来外出读书的人,大多曾就读于这所小学,在此形成的同学圈子,对彼此有着深远的影响。 1924年,李霞生高小毕业,他与堂兄李九臣一起前往卫辉市考学。清末民初,汲县教育家李敏修创办了较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使该县成为豫北教育重镇。弟兄俩都没能考取心仪的学校,李九臣上了私立淇泉中学,李霞生则返回家乡,一年后新乡师范讲习所招生,他考入该校上学。

1926年秋季,李九臣返回新乡县,在外面的两年,这位年轻人有巨大的变化,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大背景下,他兼有中国国民党员、共产党员两个身份。回到家乡后,他领头成立国民党新乡县党部,又在师范讲习所中开展工作,吸纳张丕振、傅德明等人为共青团员。而李霞生则被他发展为国民党员,进入新乡县国民党党部工作。

北伐战争胜利后,国共分裂,李九臣等人转入地下工作。这时新乡县师范讲习所第一届学生已毕业,乡村小学多了起来,李九臣等人分散到各学校任教,他们定期开会,传递信息,到附近村镇散发传单,张贴标语,互相呼应,一时颇有声势。

1928年秋,中共地下党卫辉市交通员被捕后叛变,汲县党团组织惨遭破坏,不少人被捕入狱。李九臣等人在新乡市难以立足,只好抛下工作、家庭,集体前往北平市避难。为躲避追捕,李九臣改名李毅之,考入北京大学读书,并成为职业革命者,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返回新乡组织抗日武装,后来成为新乡市第一任市长、湖南农林厅书记、湖南农业大学首任院长,曾入选河南省“6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而这次意外变故,却改变了张丕振的命运,他被北平蓬勃的国画热吸引,于1929年考入北平京华美专国画系求学,成为齐白石等大师的得意弟子。

参考资料

李霞生--画家(齐白石弟子).河南收藏网.20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