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日荫菅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短缩的根状茎和斜升的秆。秆高度可达18至40厘米,纤细且钝三棱形,表面光滑,上部微粗糙。叶片稍硬,扁平或稍对折,颜色为灰绿色或绿色,宽度约为1.5至2.5毫米,边缘粗糙。苞片佛焰苞状,苞鞘边缘狭膜质,鞘口常截形。小穗3至4个,上方2个常接近生,或全部远离生。顶生的小穗为雄性,棍棒状或披针形,长0.8至1.8厘米,不超出或超出相邻雌小穗。雌性小穗矩圆状条形,长1至2厘米,稍稀疏,具长为1至3.5厘米的粗糙柄。果囊倒卵形,钝黑三棱状,长3至3.5毫米,中部以上密被白色短毛,背面无脉或基部稍有脉,腹面凸起,具数条不明显脉,基部渐狭为斜向的海绵质柄,顶端骤缩为外倾的喙。小坚果紧包于果囊中,倒卵形,三棱状,长约3毫米,淡褐色,具短柄。花柱基部膨大,向背侧倾斜,柱头3。花果期为5月至7月。染色体数目为2n=70。
栖息环境
日荫菅生长于山地、丘陵坡地、湿润沙地、草原、林下及林缘等地,海拔范围为500至2000米。它属于中旱生植物,常见于草甸草原、山地草原以及山地山杨、白桦林等环境中。
分布范围
日荫菅主要分布在兴安盟北部、岭东、兴安南部、岭西、呼锡高原、阴山山脉、西阿拉善盟、贺兰山等地。在中国,它广泛分布于东北、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等地。此外,朝鲜、蒙古、中亚、西伯利亚地区、远东以及俄罗斯也有其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经济区。
物种分类
日荫菅的变化较大,其雄小穗的形状、大小、雄小穗与雌小穗的相对位置、果囊的脉、叶的长短等均有多样化的表现。过去的一些学者曾将其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物种。然而,经过对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地区大量标本的研究,发现许多性状常常相互交错,因此目前暂时作为一个种来处理。尽管在形态上有多种表现形式,但长期来看,这些性状的变化呈现出连续性,因此《东北草本植物志》已将相关命名合并为单一物种。中国植物志的作者也认为这种分类处理更符合自然规律。
用途
日荫菅是一种优良的牧草,能够承受牲畜的踩踏,是一种适合放牧的植物。牛、马、羊都喜爱食用,干燥后还可用于编织各种垫子。
参考资料
日荫菅. 智汇三农.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