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汁因子是一种在母乳中存在的物质,最初被认为可能是导致某些小白鼠患乳腺癌的因素。后来的研究表明,这种因子实际上是一种病毒。小鼠的乳腺癌是因母鼠乳汁中含有致癌因子( 病毒颗粒) ,通过哺乳传递给乳鼠所致。
发现史
乳汁因子最初由比特纳(J. J. Bittner)于1936年发现,因此有时也被称作比特纳乳汁因子(Bittner milk factor,MMTV-S)。通过对乳腺癌自然高发的小白鼠品种(C3H系)的仔鼠进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如果这些仔鼠被喂养来自没有乳腺癌自然发生的品种(C37黑色)的母乳,那么它们的乳腺癌发病率会明显降低。1949年,这种被称作比特纳乳素的物质被分离出来。在易患癌症的母鼠的乳汁中发现了抗癌能力较强的母鼠乳汁中所没有的微粒。 这些微粒小如病毒,并和病毒一样含有核酸。
参考资料
乳腺癌诱因早期症状及预防.道客巴巴.2024-11-16
乳腺癌的防治与管理.道客巴巴.2024-11-16
比特纳(生物学家).个人简历网.202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