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赤字是一种财政概念,它指的是在计算财政收支时,将债务收入和经常性收入一并纳入正常财政收入,同时也将债务支出和经常性支出一同计入正常财政支出的情况。这种计算方法使得一部分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债务收入得到弥补。
计算方法
硬赤字的计算公式为:硬赤字 = (经常性财政收入 + 债务收入) - (经常性财政支出 + 债务支出)。这一计算方法被称为大口径统计方法,因为它包含了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项目。相比之下,软赤字的计算方法只考虑经常性收入和支出,而不包括债务收入和支出,因此被称为小口径统计方法。
我国硬赤字情况
在中国,1979年至1996年间,财政硬赤字总额达到3344.73亿元人民币。在此期间,赤字规模显著增长,从“六五”时期(1981-1985年)的80.43亿元增至“八五”时期(1991-1995年)的1945.36亿元,增长幅度超过24倍。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之前,中国政府公布的赤字均为硬赤字。
弥补途径
当出现硬赤字时,有两条主要的弥补途径:一是通过向银行借款或透支的方式;二是通过发行新债券筹集资金。然而,自1994年起,《预算法》规定财政部不得再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这意味着国家不再允许财政部门打硬赤字。
软赤字对比
软赤字与硬赤字的区别在于,前者在统计和计算财政收支时不包含债务收入和支出,而在计算财政赤字时却将其视为正常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小口径统计方法,通常用于国际惯例下的财政赤字计算。相比之下,硬赤字的计算方法更为广泛,涵盖了所有财政收入和支出项目,反映了政府已将债务收入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手段。
参考资料
什么是硬赤字.手机知网.2024-11-02
下列关于硬赤字的说法,错误的是.会计考试网.2024-11-02
说说财政赤字.知乎.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