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书光,现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创新基地副主任、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基本情况
黄书光,男,1962年11月生,福建福清人。1989年获教育学博士。已出版个人专著5部,主编著作2部,合著及参编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为“宝钢优秀教师奖”(2001)、“第四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2007)获得者。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曾7次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次获得市级教育科研成果奖。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度重大项目、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等。
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度重大项目“国基础教育百年改革进程中的教育思想与文化差异研究”
2、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传统教化的近代变迁与转型研究”
3、主持国家“985工程”华东师范大学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创新基地建设项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
4、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反思与前瞻”
5、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
科研成果
专著
1、《中国教育哲学史》第四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2、《陈鹤琴与现代中国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3、《胡适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
4、《理想教育思想与中国文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
5、《国家之光 人类之瑞——复旦公学校长马相伯》,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主编、合著与参编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反思与前瞻》,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第一作者,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程朱学派教育思想研究》,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续编)·教育学》(上),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
《教育》,载范明生、陈超南主编《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第三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新知、新人与新式教育的追求》,载杨国荣主编:《现代化过程的人文向度》第一章,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6年。
《中国传统教育的解构与教育现代化的探索》,载丁钢主编《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第五章,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理学与基督教新教的教育思想》等三章,载张瑞璠等主编、孙培青等分卷主编《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古代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文化的摇篮――育才》,载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第六章,高教社2005年第2版。
《中国教育哲学史》(四卷本),副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世界教育大事典》中国卷(顾明远主编、袁振国分卷主编),分卷副主编及主要撰稿人之一,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教育卷(张瑞等主编),主要撰稿人之一,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教育大辞典》第8、9卷及合订本(顾明远主编、张瑞璠等分卷主编),主要撰稿人之一,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1992年及1998年。
科研获奖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6年。
《中国教育哲学史》(第四卷),获“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特等奖”,上海市哲社评委会,2002年。另获“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中国图书奖评委会,2002年。
《胡适教育思想研究》,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著作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99年。
《论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艰难探索》,获“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上海市哲社评委会,2002年;另获“《社会科学战线》创刊25周年优秀论文奖”,2003年。
《试论王国维的教育哲学观》,获“上海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上海哲社评委会,2000年。
《宋代地方官学考析》,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1986-1993),上海市哲社评委会,1994年。
《转型期中国儿童人格教育的文化审视》,获“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5年。
《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与人格理想》,获“上海市第七届教育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1年。
《陈鹤琴与现代中国教育》,获“上海市第六届教育科研成果著作二等奖”,上海市教育委员会,1998年。
“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1997年。
“宝钢优秀教师奖”,宝钢教育基金理事会,2001年。
“高校青年教师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