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逆差(Trade Deficits)也称贸易赤字、入超,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月、一季、一年等)出口商品总值小于进口商品总值的差额。
贸易逆差是贸易差额的三种类型之一,贸易差额论形成于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末的重商主义理论。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出现严重的贸易逆差,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当前支撑的经济主体是服务业,常规工业产品尤其是生活消费品严重依赖进口,再加上劳动力成本过高,使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很多发达国家贸易赤字严重。而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出现严重的贸易逆差,一般是进口国内急需的工业设备、物资等来解决经济发展的需要,自己出口的产品附加值低,所以很难使贸易平衡。
大量的贸易逆差将使国内资源外流加剧,外债增加,影响国民经济正常有效运行。但是,适当的贸易逆差有利于缓解短期贸易纠纷,有助于贸易长期稳定增长。在中国对外贸易问题上,应该转变观念,放弃以出口创汇、追求顺差为目标的传统观念和做法,确立以实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政策。
概念解析
概念
贸易逆差也称贸易赤字、入超,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月、一季、一年等)出口商品总值小于进口商品总值的差额。
解析
贸易逆差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并可能成为国际收支恶化的主要原因。表明在和别国的贸易中,本国出口商品的总值小于进口商品的总值,本国欠了别国的债。当一国因出口减少而发生逆差时,必然导致国内投资和消费的减少,使国民收入随之减少。国民收入减少自然要影响到进口,进口减少则会使国际收支逐渐趋于平衡。因此,在出现贸易逆差时,各国一般都要采取某些措施予以扭转。比如,实行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出口补贴等措施以鼓励出口,实行进口配额、进口中许可证制度,“自动”进口限额、外汇管制等措施以限制进口。由于贸易逆差,可能引起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大于对内贬值情况,这就为该国实行外汇倾销创造了条件。实行外汇倾销,可以加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扩大出口,改善贸易收支情况,但也可能导致其他国家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
相关概念
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 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贸易差额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和贸易平衡。
贸易顺差
贸易顺差,亦称为出超或有利贸易差额,指的是在某一特定年度,一个国家的出口货物和服务总额超过了进口货物和服务总额的情况。这种情况表示该国在外贸活动中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的规模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在特定年份的对外贸易活动情况。
贸易平衡
贸易平衡指一定时期的出口额等于进口额。
理论发展
重商主义理论
有关国际贸易的第一个理论出现在16世纪中叶的英格兰,被称作重商主义,这一理论强调黄金和白银是国家财富的支柱,对繁荣的商业是非常重要的。那时,黄金和白银是国家间贸易的流通货币,国家可以通过出口货物挣得金银。反之,从其他国家进口货物会导致金银流向那些国家。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保持贸易顺差,即出口多于进口,符合一国的最大利益。这样,国家可以积累金银并最终增加国家的财富、增强国家的声望及影响力。
贸易差额论
根据重商主义的理论特征和政策主张的不同,可以将重商主义分为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大约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或重金主义阶段;第二个阶段从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末,为晚期重商主义或重工主义阶段。早期重商主义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实为货币主义;晚期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是名符其实的重商主义。
早期的重商主义,货币是国家之间商品交换的媒介,如果各国都禁止货币外流,国际贸易也就停止了,其结果必然有碍于金银的输出入。晚期的重商主义者即贸易差额论者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货币只有在不断的交换运动过程中才能增加自己的价值。因此 ,货币差额论发展为贸易差额论。
形成原因
经济发达国家出现严重的贸易逆差,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当前支撑的经济主体是服务业,常规工业产品尤其是生活消费品严重依赖进口,再加上劳动力成本过高,使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很多发达国家贸易赤字严重,成为他们头痛的问题。
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出现严重的贸易逆差,一般是进口国内急需的工业设备、物资等来解决经济发展的需要,自己出口的产品附加值低,所以很难使贸易平衡。如果贸易逆差严重,会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财政雪上加霜,引以国内的经济危机。
以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美国的情况举例,巨额贸易赤字长期困扰着美国,这个问题一直是美国经济的重大隐患。连年的贸易逆差不仅直接损害美国的制造业,拖累美国经济的增长,而且推动美国财政赤字连攀新高,使美国不得不依赖外国投资来维持账目平衡,这又势必影响到美国的经济主权。美国政府要竭尽所能减少贸易逆差,须依赖美元贬值,变相降低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以增加出口。要使本币贬值,对美国来讲还是比较容易的,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国可以大量印钞投放市场,人为地使美元贬值。但这样做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会造成经济的波动和通货膨胀的风险,使本来就很脆弱的国内经济雪上加霜。二是如果主要贸易国的汇率也相应调整,在短期内也不会起到直接的作用。
美国自1971年出现贸易逆差以来,动辄严厉指责其他国家的货币汇率被低估,以贸易报复方式迫使其他国家汇率升值。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连年出现逆差,致使美国贸易收支的恶化。为了限制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美国于1985年联合欧洲对日施加压力,强迫日本接受《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造成日本经济长期低迷。
利弊分析
相关弊端
大量的贸易逆差将使国内资源外流加剧,外债增加,影响国民经济正常有效运行。因此,政府应该设法避免出现长期的贸易逆差。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出现贸易赤字现象,为了要支付进口的债务,必须要在市场上卖出本币以购买他国的货币来支付出口国的债务,这样国家收入便会流入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政府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把国家的货币贬值,因为币值下降,即变相把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当该国外贸赤字扩大时,就会利淡该国货币,令该国货币下跌。
相关优点
第一、适当贸易逆差有利于缓解短期贸易纠纷,有助于贸易长期稳定增长。
第二、贸易逆差实际上等于投资购买生产性设备,只要投资项目选择得当,既可补充国内一些短缺的原料,还能很快提高生活能力、增加就业以及增加经济总量。
第三、逆差能减少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缓资本净流入的速度。
第四、短期的贸易逆差有助于缓解中另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在中国对外贸易问题上,应该转变观念,放弃以出口创汇、追求顺差为目标的传统观念和做法,确立以实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政策。
国际情况
相关实例
中美贸易逆差
中美贸易逆差指的是从1993年(中国方面统计,美国方面统计最早出现在1983年)以来,中美贸易中美国所处的逆差状态。中美自1979年建交以来,特别是1997年和1998年两国元首实现互访,中美两国确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以及1999年11月15日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美双边谈判结束以来,双边贸易发展迅速。据中国海关统计,中美双边贸易额从1978年的9. 9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2116. 3亿美元,增长了213倍,美国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但是,随着中美双边贸易的发展,中美双边贸易的不平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据中方统计,由1993年开始美方出现逆差62亿美元,到2005年上升到1147. 7亿美元,12年间增长了17. 5倍。据美方统计,由1983年美国开始出现逆差3亿美元,到2005年上升到2016亿美元,22年间增长了671倍。同时,随着双边贸易量的不断攀升,中美贸易逆差还在继续扩大。
中日贸易逆差
中国与日本两国贸 易发展迅速,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1998至2010年十余年间贸易额增长了4倍,年均增长15%以上,除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所放缓,十余年间两国贸易额持续增加,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但两国贸易发展不平衡 ,中国贸易逆差严重。中国对日贸易收支不平衡,贸易赤字严重。中日贸易逆差首次发生于1999年 ,从2002年2012年,中国对日本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持续时间长,逆差规模不断扩大。2002至2010年,中国对日贸易连续9年处于逆差 ,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逆差额从50亿美元,快速扩大到556亿美元。逆差额占两国贸易总额比重不断增大,由1999年的2%扩大至2010年的 18.6%。逆差增长速度高于贸易额增长速度。除个别年份外,中日贸易逆差增长速度惊人,多数年份超过30%,年均增长速度达 35% ,而贸易额年均增速为 15%,贸易逆差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贸易额增长速度。
中国首现贸易逆差
中国在2010年3月首现贸易逆差,当月逆差72.4亿美元,整个一季度虽仍实现贸易顺差144.9亿美元,但同比大幅下降76.7%,实为罕见。其原因主要有:
其一,3月份贸易出现逆差,固然是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进一步巩固,带动进口快速增长的结果,但也不排除春节消费旺盛的季节性影响,以及中国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涨的影响。月度出现逆差,并不意味着全年也会出现逆差。从当时情况看,中国出口形势依然较为乐观,外商投资和加工贸易等造成贸易顺差的长期因素依然在起主导作用。可以预期,随着内需市场的发展,外贸进入恢复性增长区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优势的发挥,以及季节性因素的消逝,终将导致全年外贸仍是顺差。
其二,3月的贸易逆差,是在出口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出现的,而非衰退性的。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24.3%,进口同比增长66%,出现了逆差,但外贸的总规模没有下降,比基数较低的2009年同期有大幅增长。而且,3月份中国贸易逆差规模与进出口总值的比仅为3.1%,逆差规模较小,远低于10%的贸易失衡的“警戒线”,进出口贸易比较正常,基本保持了平衡。
其三,贸易逆差是中国进口增速一直快于出口增速,顺差不断收窄的一个必然现象。2009年中国全年贸易顺差比2008年减少了34.2%。而2009年10月份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更呈逐月减少的态势:10月份顺差为240亿美元,11月份为191亿美元,12月份为184亿美元,2010年1月份和2月份更分别降至142亿美元和76亿美元。3月份贸易逆差的出现,不过是这一趋势的延伸。可以预料,中国外贸顺差不断收窄的趋势仍将继续下去。
其四,3月出现贸易逆差,也是各国经济复苏速度不同所产生的正常现象。从统计数据看,中国3月份出现的逆差,丰要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中国台湾以及日本、韩国和东盟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加大出口给中国带来的贸易逆差合计净增加138.7亿美元;德国2010前3个月整体出口下降,但对中国的出口却出现增长。而美国对中国3月份贸易顺差只有98.7亿美元,减少幅度为3.5%。这表明,金融危机后各国经济复苏速度不尽一样,美国很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海外推销力度依然赶不上亚洲国家。
客观地分析,3月出现的贸易逆差,虽然中止了中国自2004年5月开始连续70个月贸易顺差的局面,但却未必是坏事。
参考资料
美国2023年国际贸易逆差为7734亿美元.百家号.2025-01-14
罕见!德国、日本、越南都出现了贸易赤字,意味着什么?.百家号.2025-01-14
2022年苏丹外贸逆差进一步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5-01-14
莫桑比克贸易逆差在三季度末有所下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5-01-16
数说世界|印度外贸在左右逢源中止跌.澎湃新闻.2025-01-14
全球主要经济体公布2023年外贸“成绩单”.中国金融新闻网.2025-01-14
希腊2023年贸易逆差同比下降20%.百家号.2025-01-14
「环球财经」美国去年11月贸易逆差扩大.百家号.2025-01-14
2024年8月埃及贸易逆差同比扩大21.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5-01-16
菲2024年11月贸易逆差收窄至48亿美元.证券之星.2025-01-14
日本2024年度贸易逆差5.22万亿日元.百家号.2025-04-17
#美国3月商品贸易逆....新浪微博.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