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大神,又称萨满舞,是一种的民间仪式。通常由两名参与者共同完成,分别扮演一神和二神的角色。

“跳大神”早期流行于中国东北地区,源于东北地方少数民族的萨满宗教仪式,由萨满舞蹈衍生发展而来。通常出现在多神崇拜的萨满教祭祀活动中,常伴有萨满舞的演绎。这一仪式被认为是一种巫术舞蹈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萨满教的兴衰,其舞蹈形式也经历了相应的变化和演化。“跳大神”也逐渐被认定为重要的民族艺术,并被保留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在各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宗教祭祀活动中,仍然能够观察到类似的舞蹈表演

到了近代,跳大神逐渐被视为封建迷信的象征。

命名由来

跳大神又称为萨满舞,是少数民族的多神崇拜萨满教的一种原始宗教仪式。"萨满"一词源于满通古斯语,意为巫师。萨满教认为,万物皆有灵,灵魂永存。他们将世界分为三个层次:上界是天上神灵所居,中间是人类居住的世界,而阴间则是鬼魔和祖先神的居所。他们相信宇宙万物、人世祸福,皆有神灵或鬼魔主宰。在东北地区,萨满教的传播范围十分广泛,信仰者包括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锡伯族,甚至一些居住在东北地区的蒙古族柯尔克孜族。萨满教的主要宗教活动是“跳神”。在过去,东北地区信仰这一宗教的各民族,无论是治病、祈福、祭祖还是其他重大民俗活动,都会请萨满来跳神。

历史沿革

起源

跳大神正式称谓叫萨满舞。萨满是满族的巫师,萨满舞也就是巫师在祈神、祭礼、祛邪、治病等活动中所表演的舞蹈。据说古代中国北方民族曾盛行过这种巫舞。其起源虽无确切考证,但可以确定它是赫哲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之一。

发展

萨满舞在赫哲族文化中,一直是萨满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萨满教的兴衰而变化。早在清末时期,就有相关记载出现,如曹廷杰的《西伯利东偏纪要》中即有赫哲族萨满舞的相关记载。

现状

直到近代,“跳大神”的表演者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萨满跳神歌舞仍然作为满族歌舞的珍贵遗产而存在。“跳大神”也逐渐被认定为重要的民族艺术,并被保留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在各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宗教祭祀活动中,仍然能够观察到类似的舞蹈表演,包括舞、师公舞、萨满舞等。

仪式内容

跳大神是一种民间仪式,通常由两个人完成,分别是一神和二神。一神通常是灵魂附体的对象,在仪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二神则充当助手。在跳神时,他们会身着法衣,使用各种法器和祭具,包括神帽、神衣、神袍、神裙、神鞋等法衣,以及神鼓、腰铃、帽铃、摇铃、铜镜、札板、神刀、神杆、神像、四棱神棒等法器和祭具。跳神的主要方式包括击鼓、对话、唱歌、念颂祝文、舞蹈,以及乔针、吃炭、刀砍手臂、赤足遭火等活动,以此为人祈福、传达神的旨意和驱邪降魔。

在跳大神的过程中,一神常常旋转,而二神则负责耍鼓。整个仪式有固定的曲调和请神词,一旦神被请来,二神便负责与神(或灵)进行沟通,回答人们的问题。所请来的对象有时可能是被认为具有超自然力量的仙,有时可能是已故人的灵魂。

分布地区

中国北方

在中国北方农村曾存在以“跳大神”为名的封建迷信活动,目的是骗取财物。随着文化活动的增加、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科学知识的普及,这种现象已大大减少。不过,在东北地区的戏曲表演中,仍可见到类似形式的娱乐表演,如“二人转”。

蒙古族

蒙古族称“萨满舞”为“博”或“博舞”。萨满通常佩戴有鹰饰物的神帽,身穿带有飘带的裙子,腰间挂着9面铜镜以显示其神威和法力。表演时,通常使用单面鼓作为法器,由一名萨满主持,另外两名萨满担任鼓手。舞蹈内容主要是模仿鸟兽和各种精灵的动作,最后进行“耍鼓旋转”,这便是“萨满舞”,也被俗称为“跳大神”。

赫哲族

赫哲族的传统宗教信仰为萨满教,通常被称为“跳天神”。然而,目前大多数赫哲人认为萨满教是一种封建迷信的活动,导致信仰人数大幅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萨满舞”通常仅以表演形式存在,而非作为宗教仪式。如今,对萨满舞的研究已被纳入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范畴。

其他

“萨满舞”在一些族群中,也被称为“跳家神”或“烧旗香”。表演时,萨满腰间系着长铃,手持抓鼓或单鼓,在击鼓摆铃声中请来各路神灵。一旦神灵附体,表演者即模拟所请之神的特征,以展示各路神灵的形象。例如,模仿鹰神时会表现鹰的飞舞和啄食动作,模仿虎神时则会蹿跳和扑抓等。部分表演中也会点燃香火,营造黑暗神秘的气氛,表示已请来“金苍之神”。

相关影响

生理影响

跳大神,又称跳萨满,当家中有小孩的生病时,人们会邀请一位萨满神来进行治疗。萨满通常会戴上由萨满骨头制成的特殊头饰和道具,在念咒语的同时进行一系列动作,如打开窗户、泼洒水、挥舞刀子等,以驱除疾病。治疗过程结束后,萨满会建议家长给孩子喝水,保持环境温暖,以促进出汗,但这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尚未得到科学证实。

社会影响

中国少数民族曲艺通常延续和转化自早期的祭祀信仰。在东北地区,早期的“跳大神”与二人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人转表演常呈现出放浪、沉醉和迷狂氛围,与跳大神传统的心灵沟通和向神灵、天地表达的初衷有关。二人转被视为一种寻求解脱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束缚的渴望,因此具有民俗奔放的正能量,但也带有粗俗和粗野的社会意义,因而引发了争议。尽管如此,二人转以其独特的生命姿态在东北乃至全国依然活跃不息。历经三个半世纪的时间,自清代以来,历朝历代都对萨满教跳大神采取了相应的制裁措施,主要是针对其对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破坏。

相关事件

2022年4月10日,光明网报道了一起名为“跳大神”诈骗案的新闻。报道中描述了一位女士因长期肚子胀气而寻求治疗。她未选择正规的中医或西医治疗,而是听信朋友介绍,找到一位自称为“神医”的人进行治疗。这位“神医”声称能通过“跳大神”治愈她的病,但要求支付一万元的费用,并购买糖、烟、香、水果等作为贡品。然而,经过一系列仪式后,女士的症状未见好转,于是她向警方报警。警方最终逮捕了涉嫌诈骗的两名“跳大神”,并退还了女士支付的钱。警方呼吁公众,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于正规医院,不应盲信封建迷信,以免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延误病情。

相关传说

《跳大神》是中国古代传说,与帝辛九尾狐狸精妲己相关。故事中,少师比干通过一系列行动阻止了妲己对纣王的影响。妲己为报复,诱使纣王寻求比干的心作药引子。比干得姜太公指点,献心后逃脱,但被妲己追赶迫使失言身亡。此故事反映了古代权谋斗争和宫廷阴谋,同时形成了跳大神的民间传说。

相关作品

小品

小说

电影

参考资料

“跳大神”一次一万!女子生病,不看中医不看西医,竟然去找“神医”?.今日头条.2024-02-24

春晚语境说赵本山:22年情缘曾言不离开.新浪网娱乐.2024-02-24

我在远古跳大神.微信读书.2024-02-24

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豆瓣读书.2024-02-24

跳大神 (2017).豆瓣电影.2024-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