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子午鸳鸯钺又叫“日月乾坤剑”,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短小冷兵器。由清朝八卦掌鼻祖董海川(1797~1882年)所创。钺分子午,一雄一雌,演练时开合交织,故名“子午鸳鸯钺”。
八卦子午鸳鸯钺作为八卦掌门派习武者广泛使用的器械,有据可查的最早文献记载见于中国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评书大师单田芳的评书《童林传》。八卦子午鸳鸯钺体积、质量较小,其长度通常不超过30cm,质量约0.5kg。由长、短两个月牙形钢条合抱打造而成,并且两个钢条中间粗,两端细。使用者在习练时,双手各持一钺,正确的握持方法是长刃朝前,短刃朝后。
八卦子午鸳鸯钺在全国及许多省市举办的武术比赛中,通常列为比赛项目之一。在拍摄的一些反映武林界恩怨情仇的影片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八卦子午鸳鸯钺的出现。
名称由来
钺分子午,一雄一雌,演练时开合交织,不即不离,酷似鸳鸯,故名“子午鸳鸯钺”。
历史溯源
八卦子午鸳鸯钺由清朝八卦掌鼻祖董海川(1797~1882年)所创。董海川创立了八卦掌。八卦子午鸳鸯钺为双器,两把形制完全相同,据传董海川曾经专练此器。
八卦子午鸳鸯钺作为八卦掌门派习武者广泛使用的器械,有据可查的最早文献记载见于中国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评书大师单田芳的评书《童林传》。董海川是童海川的原型。
依据《童林传》第一卷的封面人物童林所持子母鸡爪鸳鸯钺的形制及其评书中的描述,最初的子母鸡爪鸳鸯钺习练技法以单手习练为主。以后,世人根据评书中的描述,将子母鸡爪鸳鸯钺改为双手各持一把,并将式样不断发展演进。至21世纪,各武术门派习练的鸳鸯钺在样式、尺寸、名称命名等方面可谓多种多样,例如有子午鸡爪阴阳锐、八卦子午鸳鸯钺、鹿角刀、日月双镰、日月乾坤剑等。
形制
八卦子午鸳鸯钺体积、质量较小,其长度通常不超过30cm,质量约0.5kg。但八卦子午鸳鸯钺的尺寸、质量大小,使用者可以结合自身身高、体重量身打造。
八卦子午鸳鸯钺由长、短两个月牙形钢条合抱打造而成,并且两个钢条中间粗,两端细。长钢条的中部为握持部分,通常编绕线绳以便握持,也有用铆钉或螺钉将两片木片安装在握持部分两侧的形制。
长、短两个月牙形钢条的中部起脊,各边缘加工出锋利的钺刃,但朝向握持部分的短月牙形钢条边缘未加工出钺刃,以避免伤及使用者握持的手。同时,长、短两个月牙形钢条的各端部加工出锋利的钺尖。所以,在习武者中流传有八卦子午鸳鸯钺是“四尖九刃十三锋”的说法,即八卦子午鸳鸯钺有4个尖部、9个边刃,共13个锋利的尖、刃。
此外,还有鹿角、蛇身、鱼尾、凤眼、熊背之说,这是指八卦子午鸳鸯钺的各部位构成的外形与一些动物的外形比较相似。比如,在左部连接处的外侧,长、短月牙形钢条构成的外形像鹿角;握持部分的外形像蛇身;在右部连接处的外侧,长、短月牙形钢条构成的外形像鱼尾;长钢条的弧形握持部分与短扁钢条的弧形部分,封闭构成一个像凤眼的形状;短钢条的中央隆起部分像熊背。
将两把八卦子午鸳鸯钺的长端相对放置形成环形,其构成的图案近似于“日”字形,习武者称之为互抱为日;将两把八卦子午鸳鸯钺分开后并同向放置时,构成的图案近似于“月”字形,习武者称之为分开为月。此外,双钺互抱成环形时,又形似太极图中的阴阳鱼图案,故其名称中带有“乾坤”“子午”“鸳鸯”的称谓。阴阳鱼图案是太极八卦图中心图案的早期画法,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习称为“阴阳鱼太极图”。阴阳鱼图案在明朝经过人们简化改造后,演变成由黑、白两个半圆合成的太极图案。
演练技法
使用者在习练时,双手各持一钺,正确的握持方法是长刃朝前,短刃朝后。
八卦子午鸳鸯钺的演练动作千变万化,步走八方,运动中求变化。主要是在地面八卦图中走闭开合,穿走九宫八卦,具有强身健体、自卫防身的作用,其技法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民间武术经典套路。其运动特点主要表现为进、退、回、旋、转、翻、连环、舒缩、返绕、灵闪巧变。其基本技巧讲究勾挂、擒拿、割拉、挑扎、削攒、劈剁、抹撩、带化十六字。其技击精要在于小巧玲珑,以短取长,运用灵活,回旋如意。
八卦子午鸳鸯钺虽然尺寸小,但习练的舒展度颇大,且可专门对付长兵器。其练法以在地面的八卦图内绕圈为基础,若非八卦掌技法练到纯熟者而不能演练。内含八字为八门,诸式有左必有右,左右相同。逆时针转为阴,顺时针转为阳,阴阳各为八门,每门八式,共为六十四式,以遵循八卦的基本物象。
八卦子午鸳鸯钺的习练套路有很多,兹举套路之一:其有日月双辉、藏龙卧虎、云磨献杆、巧抱琵琶、风摆杨柳、拔草寻蛇、力托千斤、指天画地、哪吒探海、白猿献果、疯猴摆项、金鸡报晓、喜鹊登枝、双环套月、雄狮张口、拔草寻蛇、独占鳌头、紫燕归巢、巧环双变、走马双变、雄鸡展翅、蟒蛇旋窝、巧推奔驰、奎星点斗、平推万福、鲲鹏大展、左拦膝、右拦膝、海浪翻滚、后旋左望月、后旋右望月、力马千斤、旋转如意、巧变双雄、回旋如意、乾坤再现,共36个动作。
传播
八卦子午鸳鸯钺在中国八卦掌、形意拳门派中比较普及,至今仍有诸多武林高手习练。在全国及许多省市举办的武术比赛中,八卦子午鸳鸯钺通常列为比赛项目之一。在国内拍摄的一些反映武林界恩怨情仇的影片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八卦子午鸳鸯钺的出现。
2010年7月9-11日,由浙江省体育局主办的第七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在杭州举行,17个国家和地区的258个代表队共4492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业余体育学校龙城八卦掌武术代表队领队黄国晏率9名八卦掌弟子参加了此次国际性传统武术比赛。黄国晏代表队的集体八卦得分8.60分,获得八卦掌集体项目第一名。黄国晏获得八卦掌成年组金牌,其门下弟子黄楚天参加了3个项目的比赛,独得3块金牌。
2013年3月24日,辽宁省查拳协会成立,查拳弟子当场表演了10种古代兵器的使用技法。其中,表演子母鸡爪鸳鸯钺的是67岁的邢玉祥,他使用的双钺比其他兵器要小很多,动作则更加多变。邢玉祥在台上且摇且摆,又扑又转,引来台下连声叫好。
2015年4月27日,在江苏省扬州市举办的武术精英邀请赛开幕。八卦子午鸳鸯钺、峨眉刺、盾牌刀、虎头双钩、龙头拐杖……这些以往都是出现在武侠小说中的独门兵器在精英邀请赛上亮相。本次邀请赛共吸引了来自江苏、河南、山东、河北等地近600名民间武术爱好者参加。
电影《师父》改编自中国著名导演徐皓峰的同名短篇小说,这部小说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获2012年《人民文学》最佳短篇小说金奖。2015年12月,由徐浩峰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师父》在国内上映。影片中,由廖凡饰演的南派宗师陈识展示了八卦子午鸳鸯钺等多种奇门兵器。
参考资料
子午鸳鸯钺古老冷兵器成广场新宠.今日头条.2025-03-15
中国历史上13大奇门兵器 一个都不认识.搜狐.2025-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