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国
刘安国,教授、编审。男,1936年7月生,浙江奉化人。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系。现任职于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编辑部。山东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海洋科学史和海洋科普写作。主持和参与大型辞书9部、著作4部、合译1部、合著4部。
人物经历
1970年毕业于中国台湾中兴大学应用数学系,1976年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力学博士学位。在1986年加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戈达太空中心(GSFC)之前,在加州动力技术公司 (Dynamics Technology, Inc.) 担任海洋技术部门的主管以及资深研究员(1976–1986)主导反潜科技发展。于1992年在NASA/GSFC晋升为水界过程实验室(Laboratory for Hydrospheric Processes) 海洋与海冰部门(Oceans and Ice Branch)的资深研究员。2003年至2008年,被借调到美国海军研究室 (Office of Naval Research) 担任东京办公室的副主任主导海洋、大气、及太空科技研发,并负责推动美国海军研究室与亚洲国家的国际合作。2009年底由美国政府美国航空航天局/GSFC退休,2010年在台湾海洋大学 (NTOU)担任客座讲座教授一年,和中国海洋大学(OUC)的客座教授(2009–2011)。也是浙江大学(ZJU)的求是讲座教授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客座研究员。
主要成就
刘安国教授是多项国际太空海洋卫星遥测计划的主持人(PI),包括从美国太空总署NASA (NSCAT, QuikScat)及大气海洋总署NOAA (Coast Watch)、日本JAXA(JERS-1, AMSR, ALOS)、欧洲航天局ESA (ERS, ENVISAT)、及加拿大CSA (RADARSAT)。他对海洋现象的遥测,包括海浪、涌升流、漩涡、锋面、台风、海底地形、海洋污染及环境监测等议题多有突破性的研究。刘安国教授同时在美国也是海军研究室(ONR)东南亚和南海实验(ASIAEX)国际协调和主持人。应用实验和论证结果如环境污染、海象、渔场、船只以及地形监测,尤其是在南海和南沙地区,并且已在他的三本书中表(2007,2008,2010)。他的研究兴趣主要在非线性内波、大气-海洋-海冰交互作用、台风追踪、卫星图像处理、及海岸环境监测。他已有25本书或章节,100多篇论文,及100篇以上的报告在世界各地学刊发表。并在外专局和国科会的邀请下,刘安国教授在两岸三地各所院校也给了50多场的学术演讲及讨论会。
个人作品
主要著作
主要论文
海啸、海洋科学大事年表,徐福和秦始皇在山东省的遗址和徐福东渡的启航点、真空中的球对称引力场、中国历史风暴潮探讨系列论文、编辑学论文等。1993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出版荣誉证书。
社会任职
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科学》卷特约编辑、《高技术百科辞典》"海洋技术"卷副主编、《中华地理通志》"海洋志"主编、"山东省志·海洋志""海洋教育"副主编、《青岛市百科全书》"海洋"分编副主编等。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刘安国教授.河海大学.2021-11-17
与海神对话.豆瓣.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