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创建于1956年,前身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测量专业和1959年成立的自动控制专业。2001年9月,以自动化系为主体,与校内相近专业进行调整组合,改建为自动化工程学院。目前,学院拥有教职工180余名,包括正高级教师42人,博士生导师42人,副高级教师81人,博士学位教师121人。近五年来,学院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千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700余篇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0余项。
历史沿革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前身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测量专业和自动控制专业。学校创校初期,苏联功勋科学家罗金斯基等大批专家教授到校任教。在罗金斯基教授的带领下,1957年在国内率先开设无线电测量专业(即现在的测控技术与仪器),成为我国电子测试技术的开拓者。学院的自动化专业,其前身为学校1957年成立的电子自动化设备系下的自动控制、遥控遥测和解算装置专业,1959年电子自动化设备系更名为火箭控制系。2001年9月,两个专业与高能物理电子研究所相关专业进行调整组合,改建为自动化工程学院。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教职工180余名,包括:
人才培养
学院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2个(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四川省教学名师1名。
学院深化教学改革,创建现代教学体系,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人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十一五”期间,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5本教材评为“优秀教材”;“测控技术及仪器”为四川省品牌专业。
学院现有学生2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800余人,本科生1200余人。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学院注重素质教育,狠抓学风、教风和院风建设,培养了大批不同层次的高新技术人才。
教学成果
钱瑛同学在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传递仪式上,展示了中国大学生化的风采。
92143—2班获得“全国先进班级体”的称号。
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队主力成员
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16名
学科体系
学院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以及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测控技术与仪器”和“自动化”。长期以来,学院形成了“宽带时域测试技术及仪器”、“电子系统综合测试诊断与预测”、“新型传感与精密测量”、“新能源及控制技术”、“复杂系统与智能优化”、“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微波测试技术及遥感机理”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学院现有本科专业4个,硕士点5个,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其中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为四川省重点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为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的一级学科。
众多的实验室是学院学科发展的基础,其中“现代测试技术实验室”(“四川省通用测试技术实验室”)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室”是我院1998年率先引入本科教学,并已在南京邮电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6所国内高校推广应用,获得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虚拟仪器实验室《虚拟仪器基础实验》等8门课38项实验,容纳100人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室《自动测试系统实验》等3门课18项实验,容纳60人。
智能自动化实验室《自动控制原理基础实验》等6门课27项实验,容纳30人。
电机与传感器技术实验室《信号检测与变换》等4门课21项实验,容纳50人。
环境检测实验室《环境工程综合实验》等5门课16项实验,容纳30人。
电子科技大学·(美国)NI虚拟仪器联合实验室
电子科技大学·(美国)HP联合实验室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测试技术与仪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对地观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四川省燃料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自动化技术工程实验室、四川省电子测试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四川省无损探测大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四川省智能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工程中心或实验室。
科研成就
获奖情况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我院秉承“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精神,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层次人才培养,以服务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为己任,锐意创新,携手奋进,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电子信息学科领域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参考资料
自动化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官网.20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