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鬼脸天蛾科(学名:Acherontia atropos)是鳞翅目天蛾科的一种,鬼脸天蛾属中的三种天蛾之一。赭带鬼脸天蛾每年繁殖一代,成虫七月间出现,以蛹过冬。飞行能力不强,常隐居于寄主背面,散产卵于叶背与叶脉部位。寄主为茄科,马鞭草科,木樨科,紫葳科,唇形科植物。该物种首次由卡尔?冯?林奈在1758年的《自然系统》第10版中命名。
形态特征
翅长53—55mm,体长50—53mm。头烟黑色,下唇须粗壮,端部黄色,复眼圆而大,触角背面黑色,腹面灰黄色,末梢白色;肩板两侧有顺行的黑色条纹,中间呈蓝色,后胸背板有蓝黑相间的眉形纹,肩板与眉形纹的中间呈赭黄色,中间有两个对称的黑点,使整个胸部背面构成一个骷髅形图案;胸足较短呈黑色,各节间有黄色环形纹,后足胫节有两对发达的距;腹部黄色,各节间有黑色半环形纹,中央有一条蓝色背中线,依次向后逐渐变宽。
前翅棕黑色,基部下半有黄色毛,翅面间杂有微小白色点及黄色鳞梢;内线黑色较宽,呈弓形,外侧有隐约可见的波形黑纹3条;中线、外线、亚外缘线均为黑色,呈波浪纹形;内线与中线间及外线与亚外缘线有较宽的黄色区;顶角内侧有深色近三角形区,在M2脉端有一外镶黄色边的黑点;中室端有一较大橙黄色圆点,中室下方有顺脉纹延伸的赭色纵带多条。后翅黄色,基部有较长鳞毛,中线黑色较直,不达前缘,外线黑色弧形,两侧顺翅脉向内外延伸呈齿形。前翅反面枯黄,中线、外线细呈弓形,隐约可见,亚外缘线模糊不清,呈灰色,外侧呈齿状直达外缘,中室圆点不见;后翅反面枯黄,中室端有黑色圈,中线黑色弓形,亚外缘线灰色较宽。
雄性外生殖器上的钩形突锥状;颚形突呈双锥形;抱器宽大,外侧内方有毛垫,抱器腹突掌状,端突分为两齿,内侧齿小而尖,向外上方伸出,外侧齿较大,向内后方伸出;阳茎基环圆,阳茎长条形,顶端尖。
分布范围
赭带鬼脸天蛾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福建省,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此外,该物种也在欧洲南部和非洲大部分地区有分布,每年会迁徙至英国的部分地区。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Acherontia atropos Linnaeus,1758.物种2000.2024-08-16
ACHERONTIA [Laspeyres], 1809.tpittaway.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