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泉文庙位于中国山西省万荣县万泉乡万泉村,占地2784平方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孔子庙始建年代不详,但大成殿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是文庙的主要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前檐下五踩单翘单昂斗,梁架结构为七架梁通达前后檐。大成殿梁柱施彩绘,殿后还有壁画。2006年,万泉文庙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介
万泉文庙现仅存大成殿和影壁。大成殿为明正统四年(1439年)所建,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建筑面积282.48平方米。前檐斗拱五踩双昂,后檐及两侧均为五踩单昂。梁架结构简洁,为六通达前后檐。
万荣县万泉文庙 千秋万代孔圣人
孔子庙,也称“孔庙”,因孔子在宋以后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俗称“圣人”,所以孔庙也称“圣庙”。
春秋末,鲁哀公17年(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的第二年)于孔子旧宅始建孔庙 (在今山东曲阜县城)。
历史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于国子学立孔庙。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全国各州县普建孔庙。万泉县(今万荣县东)在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建立。万泉文庙始建年代史无记载,以此类推,可能是同全国州县一样同时建立的,按庙内现存的七株古柏的胸径来估计,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万泉文庙。仅存影壁和大成殿。据古志记载,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即有此建筑。据脊墨书题记,大成殿为明正统四年(1439)重建后的遗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庙前设琉璃照壁。
元以后通称孔子庙为“文庙”,因为历史上同时还有“武庙”。万泉武庙在县城北门外,毁于日寇。武庙供奉关羽和岳飞两位主神,从祀名将有张飞、赵云、郭子仪、戚继光、狄青等24位。文武两庙每年春秋两祭由政府主官率官员师生祭祀。
万泉文庙位于万荣县万泉乡万泉村东部。文庙大成殿(因孔子集儒学之大成称大成殿),运城市文物局考察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大殿阔五间,入深三间,神原塑孔子金身立像。唐开元追封孔子为“文宣王”,清顺治三年定孔子庙谥号“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孔子像帝王装饰,庙建皇宫形制。
在孔子神龛东西配有:颜回、孔伋孔子(可能是孔鲤)、曾子曾子、亚圣孟子。
建筑
东西两庑各九间,配有东西12哲位;东庑先贤40位;西庑术贤39位;西庑先儒37位;以上名字全部用红底金书木牌镌刻。这些先哲先贤先儒皆孔子的72贤弟子和先贤郑国、周敦颐、程颢等,先儒诸葛亮、王通、韩愈、司马光等。
月台对面正南一排为戟门三间(亦名棘门、古代宫门竖戟以示显贵)。戟门只在祭祀时开门。戟门东西各开一小门,称为“学门”;东曰“义路”;西曰“礼门”。戟门外有一空地,东为名宦,配县令18人,西为乡贤祠配祀董永、贾仁元等13人,孝子祠在名宦祠南,节妇祠在乡贤祠南。与戟门相对正南筑灵星门,左右筑花墙。门坡下泮池、上筑小桥,桥南为琉璃照壁一座、蛟龙戏水,上书刻泰和元气四字,左右对联为:人文启孤峰,教泽千秋开道统;至德流两涧,宫墙数仞仰儒宗。泮池左有腾蛟坊;泮池右为起凤坊是面东两座木牌楼、门前各竖石碑,上刻:文武官员至此落轿下马。
大成殿后为一大院,有大厦为明伦堂,明伦堂后高台建有藏经阁三间,东西两厢为进德斋和修业斋各五间。孔子庙东有崇圣祠,是供奉孔子父亲叔梁公的庙宇。
万泉文庙的格局与曲阜孔庙相同。万泉文庙现存文物为大成殿和琉璃影壁。大成殿单檐歇山顶,前檐下施五踩双昂斗拱,东西两侧施五踩单翘单昂斗拱。前檐覆盖黄、绿琉璃彩瓦,殿内梁、柱、椽、栌都施彩绘。
现大成殿房顶已有几处成为窟窿,许多椽已断裂,成为即将塌的危房,急待抢救。影壁也已破旧,急应修理。
庙内原有古柏九株,均合抱有余,现存7株,郁笼罩全庙。还有一通宋碑,字迹不可辨认。另一通满汉阴刻“平定青海省告成太学碑”字迹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