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负鼠
北美负鼠,学名弗吉尼亚负鼠(Didelphis virginiana),是墨西哥以北唯一的负鼠种类,分布范围向南延伸至中美洲。它是世界上最北端的有袋类动物,在美国和加拿大通常被称为负鼠。这种动物是独居的夜行性动物,体型与家猫相仿,是一种成功的机会主义者。它们缓慢的夜行性质和对路边腐肉的吸引使得负鼠更容易成为道路上的被撞死的动物。北美负鼠像其他的有袋类般,其寿命很短。野生北美负鼠最长的只可活2年,若活在岛屿上而没有掠食者的环境,则可活多50%。纵然是饲养的,北美负鼠也只可以活4年。
形态特征
北美负鼠是负鼠属中最大的成员,且是负鼠目最大的。它们一般长38-51厘米,重4-6公斤。它们的毛皮呈深灰褐色,面部的毛呈白色。北美负鼠的尾巴很长,没有毛,能抓着树枝及细小的物件。它们的耳朵没有毛,鼻长而扁。北美负鼠有50颗牙齿,比任何其他北美陆地哺乳动物都多,后肢的拇趾没有爪及可与其余四趾相反。北美负鼠有13个乳头,其中12个围成一个圆形及1个在中间。北方的个体通常比南方的个体大,雄性略大于雌性。它们的牙齿公式为5.1.3.44.1.3.4,其大脑只有浣熊大脑的五分之一大小,是所有有袋类动物中最低的之一。
北美负鼠的脚印可见有5趾。后肢脚印由于拇趾的关系而很特别,一般拇趾印都与其余四趾成90°或甚至180°。成年北美负鼠的前肢脚印可以达到4.8×5.1厘米,而后肢则达6.4×5.7厘米。北美负鼠除了后肢拇趾外,所有的脚趾都有爪,有时可以在脚印上看到爪的痕迹。在软的地上,如泥泞中,甚至可以见到脚垫。北美负鼠在一侧的前后肢会同时行进,紧接着是另一侧的前后肢。故此它行走时左前肢与右后肢(或相反)会同时着地。但是,如果北美负鼠不是行走,而是奔跑的话,则会是另一种模式。其他有相似步调的动物有浣熊、熊、加拿大臭鼬、獾、旱獭属、豪猪及河狸。北美负鼠每步约有18-25厘米。
生活习性
北美负鼠最特别的是在面对危害时会装死。北美负鼠的装死反应是不随意的,在极度惊慌之下就有启动。但这并不表示它们是温顺的,在面对严重的危害时,它们会极度的反抗,包括哮叫及张牙舞爪。在有足够的刺激下,北美负鼠会接近昏睡达4小时。它昏睡时会躺在一边,口及眼睛张开,舌头伸出,从肛门排出绿色的液体,发出腐臭的气味来拘逐掠食者。这种装死的行为不单可以避免被掠食者捕食,亦可以令其他动物以为它们不会危害其子女。由于对迎面而来的交通威胁“装死”,常常导致负鼠死亡。
北美负鼠是杂食性的,吃不同类别的植物及动物。它们亦被蓄养来互相打斗,但在野外的并不普遍。受伤与健康的北美负鼠不宜同时放在同一个笼子里,它们之间有可能会互相打斗。它们的食物范围广泛,包括植物性食物以及动物性食物,如小型无脊椎动物、腐肉、鸟卵、鱼类、两栖动物、爬行纲、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和其他小动物。昆虫如蚱蜢、蟋蟀科和甲虫构成了负鼠食物中动物性部分的主要成分。植物性食物主要在夏末、秋季和初冬食用,包括覆盆子、黑莓、苹果、橡子、山毛果、种子、谷物、鳞茎和蔬菜。城市地区的负鼠会从鸟食器、菜园、堆肥堆、垃圾桶以及为狗和猫准备的食物盘中觅食。
北美负鼠像浣熊般出没在城市中,它们会吃宠物食物、腐烂的果实及人类垃圾。虽然很多人将北美负鼠误以为是家鼠属,它们其实与啮齿目没有关系。由于它们的体温较低,不但不会传播疾病,更对狂犬病有抗病性。
分布范围
北美负鼠分布在中美洲及北美洲,由哥斯达黎加至加拿大都有它们的踪迹,但似乎仍在向北扩展。它们的祖先起源于南美洲,但随着大美洲交换事件的发生,主要在巴拿马地峡形成约300万年前,它们扩散到了北美洲。现在它们遍布中美洲和北美洲,从哥斯达黎加到南安大略省,并且正以显著的速度向北、西北和东北扩张。在大萧条期间,它被有意引入美国西海岸,可能是作为食物来源,现在占据了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它的分布范围一直在稳步向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北部扩张。
命名由来
北美负鼠是负鼠的一种,其名字是来自阿尔冈昆诸语言的wapathemwa,意为“白色动物”。在口语中,弗吉尼亚负鼠通常简称为“possum”。“opossum”这个名字更广泛地应用于Didelphidae和Caenolestidae科的其他有袋类动物。它的属名(Didelphis)源自古希腊语:di,“两个”,delphus,“子宫”。在墨西哥,弗吉尼亚负鼠被称为tlacuache、tacuachi和tlacuachi,这些名称来自纳瓦特尔语的tlacuatzin。
参考资料
北美负鼠:遇到凶残猛兽怎么办?装死呗!.搜狐网.2024-11-02
说死就“死”的北美负鼠:动物界中著名的表演大师.搜狐网.2024-11-06
北美负鼠没有防御天敌的武器,只能依靠装死来逃避危险.腾讯视频.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