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樟江

樟江

樟江位于贵州省省内、珠江上游、月亮山南麓,是珠江流域柳江水系打狗河的支流、柳江一级支流龙江上游河段,全长为99千米,流域面积达4016平方千米,主要支流为方村河、拉达河。

樟江发源于荔波县佳荣镇北面的月亮山、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自东北向西南流,流往水维芭鲜、水春、白岩村、杨家桥,经荔波县城至福利、朝阳、王蒙(大七孔)、瑶山、捞村,后进入广西境。樟江流域气候温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包括20平方千米以上的集雨面积河流11条,集雨面积1498.5平方千米,主河道长53.1千米,平均流量35.72立方米/秒,平均比降5.6%,年均总水量11.9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6.67亿立方米。截至2022年12月,樟江源头水质已达到了国家饮用水一类标准。

樟江流域内开辟有“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贵州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该风景名胜区位于荔波县境内,总面积118.8平方千米,由大、小七孔景区、水春河景区和樟江风光带组成。

位置境域

樟江位于贵州省内、珠江上游、月亮山南麓,是贵州省荔波县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珠江流域柳江水系打狗河的支流、柳江一级支流龙江上游河段。其发源于荔波县佳荣镇北面的月亮山、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自东北向西南流,流往水维芭鲜、水春、白岩村、杨家桥,经荔波县城至福利、朝阳、王蒙(大七孔)、瑶山、捞村,后进入广西境。其在荔波境内流程为88千米,全长为99千米,流域面积达4016平方千米。

流域水系

水文特征

樟江流域包括20平方千米以上的集雨面积河流11条,集雨面积1498.5平方千米,其中荔波县内885.45平方千米。樟江主河道长53.1千米,最大流量3704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92立方米/秒,平均流量35.72立方米/秒。流域平均比降5.6%,年均总水量11.92亿立方米,其中荔波县内径流量6.82亿立方米。此外,樟江流域属樟江峰丛峰林裂隙溶洞水与承压岩溶水区,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6.67亿立方米。

支流河段

樟江上游峡口河段,又称水春河;流经荔波县王蒙乡孟塘村双溪桥附近的河段,又名打狗河。樟江的主要支流为方村河、拉达河。方村河发源于独山县打羊乡,经甲良至板潭暗河5公里于王蒙附近注入樟江,流域面积1320平方千米。

水质

截至2022年12月,樟江源头水质已达到了国家饮用水一类标准。

自然环境

气候

樟江位于荔波县内,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由于地理纬度较低,气候类型多样,因而具有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特征。总的特征是:气候温热,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长冬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尚足,雨热同季,灾害性天气少。

地质

樟江大部为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岩溶发育,暗河断头河较多。

生物多样性

樟江流域内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截至2022年12月,共有国家保护动物303种、植物98种,森林覆盖率超过80%。其中,重点保护动物有黄腹角雉猕猴,林木有楠木、杉、马尾松等,野生植物有草珊瑚,草珊瑚在樟江源头特别多。

开发与保护

开发

樟江畔曾设立过一家铅锌厂、铁矿厂,漫天灰尘不仅让人睁不开眼,也导致溪流浑浊、鱼虾消失。脆弱生态遭到重击,樟江水源涵养功能受损,水量渐少、自然灾害频发。除了工业开发外,荔波县还对樟江进行了旅游开发。截至2024年5月,该县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精深开发小七孔景区“特意性”资源,完成鸳鸯湖上湖高端定制、卧龙潭漂游提质升级等13个项目外,并以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为核心,成功打造串联起尧古布依古寨、瑶山古寨、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景区,实现县内全域游。

保护

2008年,荔波县开展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渣山复绿、违建拆除,樟江水源等生态环境得以恢复。此外,该县还围绕《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樟江流域保护条例》,坚持以河长制促河长治市,形成层层推动、部门联动、项目促动、机制带动的“四动”机制,全面打通了县域内河湖管护“最后一千米”。

风景名胜

樟江流域内开辟有“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该风景名胜区位于荔波县境内,总面积118.8平方千米,由大、小七孔景区、水春河景区和樟江风光带组成。这里集奇特的山水自然风光与当地民族特色于一身,是贵州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参考资料

月亮山里,越过22条河探源樟江.贵州日报.2024-08-16

贵州“最美河流”:樟江.多彩贵州网.2024-08-1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4-08-1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荔波县人民政府.2024-08-16

贵州旅游地标 |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微信公众平台.2024-08-16

荔波:做活“水文章”激发“水经济”碧水樟江流金淌银.天眼新闻.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