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剌益,字子迁,原名特末阿不,出生于中都路胡鲁土猛安地区。他的职业生涯始于国家历史学院的书写工作,后来通过积累功劳逐步晋升,曾担任徐州录事、枢密院知法、翰林修撰等职务。他在政治上的建议和行动受到了皇帝的认可,被授予多个重要职位,包括霸州刺史、辽东路提刑副使、泗州防御使等。他还曾在边境危机时期提出军事战略意见,并在地方治理方面表现出色,特别是在应对饥荒和水利建设方面的贡献受到赞誉。最终,他于泰和二年在任上去世。

人物经历

移剌益的职业生涯起步于国家历史学院的书写工作,随后因其表现优异而被提升为徐州录事。不久之后,他又被召回朝廷,担任枢密院知法一职,并在此基础上连续三次晋升,成为翰林修撰。当时北方边境出现紧急情况,皇帝召集百官在尚书省商讨对策。太尉克宁主张立即采取军事行动,而移剌益则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应等待更好的机会。由于他的直言不讳,御史台推荐他为监察御史。不久后,他被任命为户部员外郎。明昌三年,京畿地区发生饥荒,移剌益被提拔为霸州刺史,与其他十一位官员一同前往灾区安抚百姓。他们进入宫廷接受感谢时,皇帝特别强调了他们的职责在于保护人民,并表示不会考虑他们的资历高低,而是根据才能选拔人才。到达霸州后,移剌益率先拿出自己的俸禄来救济饥民,这一举动激发了其他官员和当地居民的热情,纷纷捐粮相助。他还下令下属各县效仿这种做法,从而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为了防止洪水灾害,移剌益还修复了郡东南的一座长期失修的堤坝,此举得到了民众的高度赞扬,人们甚至为他建立了祠堂。此后,他被提升为辽东路提刑副使。明昌五年的春天,南宋新君登基,金朝皇帝派遣移剌益作为泗州防御使,负责接待来访的外交使团。不久后,他被召回朝廷,先后担任尚书户部侍郎和兵部侍郎。在这期间,一群牧民发动叛乱,皇帝命令移剌益与殿前都点检兖一起前往招降。承安二年,边境局势紧张,皇帝在便殿召见四品以上的官员讨论对策。移剌益提出了坚守阵地的战略,他认为天子的军队应该追求万无一失,如果轻易出击,一旦失利,不仅会影响国家威信,还会助长敌人的侵略野心。因此,他被派往山东西路担任转运使。有一次,一位来自朝廷的使者在山东巡视鹰犬,移剌益向皇帝报告说,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关注,请求只在附近地区征调鹰犬。这个建议得到采纳,皇帝下令惩处了这位使者。移剌益后来又被任命为河东南北路按察使。在他任职期间,他提议修改了一些规章制度,以促进社会和谐和政府廉洁。例如,他建议停止让上级官员调查下级官员的表现,以免破坏礼仪传统,同时也不利于同事之间的和睦相处。他还指出,一些军官与富人在宴会上公开交换礼物的行为应当按照监临官的规定处理。这些意见都被皇帝采纳。泰和二年,移剌益在任上去世。

参考资料

移剌益.国学大师网.2024-09-13

白话版《金史》·移剌益传.汉程国学网.2024-09-13

《列传第三十五》.ChineseTextProject.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