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士翙
冯士,又名冯三官,北燕冯氏后裔。北燕亡后,族人逃亡新罗,父冯暄。冯士翙历任隋朝的冈州刺史,唐朝的罗州、窦州刺史、上柱国越州开国公、右武卫将军。唐武德六年七月,时任隋朝的新会区刺史的冯士翙据广东新会起兵反唐,广州市刺史刘感出兵讨伐,以官复原职为条件劝降。唐武德六年,冯士翙降唐,担任罗州刺史。
简介
冯士翙,北燕冯熙后裔。北燕亡后,族人逃亡新罗,父冯业回广东新会定居。
冯士翙历任隋朝的冈州刺史,唐朝的罗州、窦州刺史、上柱国合浦郡开国公、右武卫将军。
唐武德六年七月,时任隋朝的冈州刺史的冯士翙据广东新会起兵反唐,广州刺史刘感出兵讨伐,以官复原职为条件劝降,冯士翙投降了唐朝,后任罗州剌史。
永徽五年,冯士翙任窦州剌史,封上柱国合浦郡开国公、右武卫将军。成为当地的俚僚众酋首领,冯士翙在窦州(今信宜市镇隆镇)建万年宫,刻立万年宫碑铭,歌颂天宝恩德!
龙朔三年,五月,壬午,柳州市蛮酋长吴君解反叛;朝庭遣冀州长史刘伯英、右武卫将军冯士翙发岭南兵讨伐。
文学与民间形象
文学形象
隋唐历史中的边疆治理者 在隋唐史书中,冯士翙以其治理边疆地区的卓越能力闻名。他在隋朝和唐朝的任职期间,展现了出色的政治才能和军事能力。《旧唐书》中记载,他在任罗州和窦州刺史期间,致力于稳定边疆,加强对岭南少数民族的管理,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安定与经济发展。
文人笔下的忠诚与家国情怀 明清时期的笔记和传奇小说中,冯士翙的形象被进一步美化,成为忠诚于国家和家族传统的象征。例如,一些地方文献将他视为连接北方汉文化和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桥梁,这种形象表现出儒家理想中的忠臣义士精神。
民间形象
岭南地区的地方保护神 在岭南地区,冯士翙的事迹被口口相传,他被视为一位关心地方发展的官员,甚至被奉为地方的保护神。在一些民间传说中,他的形象往往与消除天灾、击退外敌和安抚民众联系在一起。
民间传说中的义士 冯士翙的家族背景(北燕贵族后裔)和仕宦经历(出将入相)使得他在民间故事中成为一位忠诚、正直且富有智慧的英雄。例如,岭南地区的一些传说中提到他以智慧与勇气平息了部族冲突,为百姓带来了和平。他的这些事迹赋予了他的形象更多的传奇色彩。
传统戏曲和故事中的主角 在一些传统戏曲和民间故事中,冯士翙以“冯三官”的身份出现。他通常以机智果断、深得民心的贤臣形象登场,与《杨家将》或《三国演义》等传统文学中的忠臣义士形象有相似之处。这些故事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民间对清官和能臣的向往。
冯士翙死后,并妻吴川郡夫人墓在吴川市西五十里特思山。
参考资料
吴川市振文镇五教岭村冼太夫人庙. 俚人文化 微信公众号.2024-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