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卫,男,1975年生,山东临沂人,汉族,博士,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山东师大杰出青年。

学术兼职

唐汉卫教授担任多项学术兼职,包括全国德育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政策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等。

职务任免

2020年12月10日,唐汉卫被教育部提议担任基础教育德育工作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领域

唐汉卫教授的研究领域涵盖德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哲学、教育基本理论、教育伦理、基础教育改革等。讲授的主要课程包括本科生的教育学、德育原理、教育哲学,以及研究生的教育基本理论专题研究、德育理论专题研究、教育哲学、高等教育学等。

主要著作

《小学品德课新课改的回顾与展望》(合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学校德育原理》(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全球化、文化变革与学校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专著),山东省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现代美国道德教育研究》(专著),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教育学基础》(主编),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大学生活:困惑与反思》(主编),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人生规划》(主编),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问题与思索》(专著),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高等教育学》(副主编),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生活道德教育论》(主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中外道德教育经典案例评析》(编著),山东省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编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现代教育理论》(主编),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优化学校教育—— 一种价值的观点》(译著),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主要论文

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取向、维度与路径,《中小学德育》,2019.9

多元学校问责:OECD国家教育治理的新趋势,《比较教育研究》,2019.8

交叠影响阈理论对我国中小学协同育人的启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

论德育过程中教师的数据智慧,《教育科学》,2018.6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将如何存在,《教育研究》,2018.11

学校德育改革应该确立的四种意识,《教育研究》2017.6

生活德育理论十五年:回顾与反思,《中国教育学刊》,2017.7

“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模式的内涵与特色,《中国教育报》,2017.6.7

小学德育课程改革实践:困境与出路,《东亚教育研究》(日本),2016.1

从我国公民社会的特点看学校道德教育的选择,《教育研究》,2015.11

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几个误区,《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5

论教育改革的逻辑,《教育研究》,2011.10

教师专业化时代的教师人格,《教育研究》,2008.5

提高学生道德抉择能力的五种策略,《中国教育学刊》,2006.10

20世纪美国道德教育的内在张力,《教育研究》,2005.9

后现代视野中的道德教育,《教育研究》,2004.7

生活道德教育的基本框架,《教育研究杂志》(台湾),2004.7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contemporary moral education in China,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2004.4

科研项目

国家一般课题:《美国社会科课程百年嬗变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20世纪美国道德教育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全球化、文化变革与学校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

国家社科基金:《品德课课改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国家社科基金:《美国社会科课程百年嬗变研究》

省部级:《山东省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省部级:《十三五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研究》

省部级:《生活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省部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省部级:《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状况及对策研究》

所获荣誉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

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

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

获省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优秀成果二等奖

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全国教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第2位)。

全国教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其他省部级科研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2位)。

参考资料

唐汉卫.华东师范大学.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