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箫,又称展尖,是苗族的一种吹口气鸣乐器,主要流行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三省区接壤的苗族地区。

形制结构

塞箫的管身为竹制,通常使用名为胸叮的竹子制作,这种竹材具有管径细且竹节修长的特点,是制作塞箫的理想材料。管长约为42厘米,中间无节,两端通透。上端管口外径为2.1厘米,内径约为1.5厘米,下端管口外径为1.7厘米,内径约为1.3厘米。制作过程中,会在上口塞入一个长约2.6厘米、直径1.5厘米、劈去一侧的软木塞,以形成进气通道。在管身背面距离上端管口3.7厘米的位置,开设了一个长方形的发音哨孔,孔长1.1厘米,孔宽0.6厘米,孔下方修削成斜坡状,作为分气阀。此外,在管身正面中下部设有六个圆形按音孔,这些孔位的分布使得塞箫能够产生不同的音阶变化。

演奏方法

演奏塞箫时,管身竖置,演奏者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分别按压第一、二、三孔,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则负责按压第四、五、六孔。吹奏时,气流经由气道进入并冲击发音哨孔,一部分气流会被斜坡状的分气阀引导进入管内,从而引起管内空气柱的振动,进而发声。通过按压不同位置的音孔,可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符。塞箫的音域大致为b—f3,其中平吹音色柔和典雅,超吹音色则更为干净明亮。演奏技巧包括滑音、打音等。

应用场合

塞箫常用于苗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社交和恋爱活动中,尤其受到年轻男性的喜爱。通过不同的吹奏方式和乐曲选择,每位演奏者的风格都能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在夜晚,即便相隔较远,女性也能够通过塞箫的声音辨认出男性的情感状态,如孤独、责备或邀请。而在情侣相聚之时,塞箫的低回旋律更能加深彼此的感情。每年春节期间,特别是在苗族的传统节日——跳坡节期间,塞箫更是成为展示青年才艺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传递情感的重要媒介。

分类

小塞箫

小塞箫是塞箫的一种变体,同样流行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等地。它的管身短小,管长仅为24厘米,上口外径1.6厘米,内径1.1厘米,下口外径1.4厘米,内径0.9厘米。上端管口内置软木塞,管身背面的气道下方设有发音哨孔。管身正面设有六个按音孔,第一孔距下口3.3厘米。演奏时,竖吹,右手按下三孔,左手按上三孔。平吹音色清脆带哨音,超吹音色尖锐。主要用于青年男女间的社交和恋爱活动。

大塞箫

大塞箫同样是塞箫的一个类别,广泛存在于黔、桂、滇三省区相邻地区。其管身较长,管长达到68厘米,上口外径3.6厘米,内径3厘米,下口外径3.1厘米,内径2.5厘米。上端管口内置软木塞,管身背面的气道下方设有发音哨孔。管身正面设有六个按音孔,第一孔距下口10厘米。演奏时,竖吹,右手按下三孔,左手按上三孔。

参考资料

塞箫.塞箫.2024-10-31

六孔塞箫.中国.2024-10-31

直通箫吹奏方法介绍.民族乐器网.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