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草场村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海阳市北部山区,属于山村,现有209户,631人口,村共有党员28人,村两委班子成员4人。
基本概述
黄草场村位于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海阳市北部山区,属于山村,现有209户,631人口,村共有党员28人,村两委班子成员4人。全村耕地总面积950亩,主要以种植果树粮食为主,其中果园180亩,粮田面积770亩,村集体资产净值5.4万元,集体可支配财力7300元,集体年经营性收入2.3万元,村里有林果等可开发利用资源,粮食、果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1600元。
大事记
1941年3月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74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1982年集体投资,用上了电网供电。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年集体投资,安装自来水。
1993年发展板栗13.3公顷。
1995年修建占地0.4公顷的大口井,并改造河道500米。同年规划栽植板栗20公顷。
经济发展
1955年,粮食亩产125公斤,总产14.75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20公斤,总产22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达到380公斤,比1978年增加16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达到411公斤,总产22万公斤。 1985年以来,党支部发动群众栽植苹果、板栗。2000年,苹果公司、板栗总收入达到30多万元;同时大力发展养兔、养牛。本年,全村养兔5000只,养牛80多头。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609万元,其中农业500万元,林业100万元,畜牧养殖业9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解放前,只有少数学生在家庙读书。解放后,学生增多,村里建起新校园、幼儿园。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先后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23人。 1981年,村购买电影放映机1台,自放电影。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靠半糠菜半粮度日。解放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人均拥有粮食350公斤,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平方米。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100多辆,摩托车30多辆,电话80多部,彩电100多台,电冰箱30台。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0年,姜进俭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1年1月成立党支部,领导村民先后开展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60多人次支援前线。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有党员14名。2002年,有3个党小组,党员38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姜敬山、姜学璞、姜保科、姜作起、姜星璞、申爱、姜志清、刘岩国、姜月璞、姜炳亭、姜炳祥、姜炳海、姜福山。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姜振南、姜学、姜星璞、于善芝、姜炳亭、姜炳祥、于从波、姜少波、于洪文、姜炳海、姜福山。
人物简介
于崇浩东风西路于崇瑛。1927年生。1943年参加工作。1947年任牙前县马石区共青团书记,后任共青团济南市委书记,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书记,中共北京市宣武区副书记、副区长,北京市水利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北京市农机总公司党委书记等职。
姜志凤1930年6月生,中专毕业,中共党员。1946年参加工作,曾任学员、教导主任、理论教员,鹤岗市陶瓷厂总支书记、厂长,山工大机械厂副厂长、校纪委纪检员等职。先后发表论文10多篇,曾被中共山东省纪委授予优秀纪检干部称号。
姜永璞1931年生,大专毕业,中共党员,教授。曾任山东省团校教研室主任,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党员教育处副处长,省委讲师团团长,省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等职。参加和主持编写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学习指南》、《科学社会主义概论学习指导》、《理论学习》辅导材料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