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宸桥街道
拱宸桥街道得名于境内的明代三孔石拱大桥,是中国拱墅区所辖的一个街道。古老的京杭大运河贯穿辖区,分为桥西和桥东,拥有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两大世界遗产点。街道成立于1954年8月,是拱墅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东与北和上塘街道相邻,西与祥符街道、和睦街道相接,南连小河街道。辖区占地面积约4.23平方公里,根据2010年数据,总人口为48004人。办事处驻温州路40号。街道下辖蚕花园、永庆路、温州路、台州路、登云路、桥西、衢州路等七个社区。辖内有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浙江老年关怀医院等大中型单位,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刀剪剑、扇业、伞业博物馆等五大国字号博物馆,绿城江南里、凯德龙湾、远洋大河宸章、九龙仓碧玺等高端住宅,以及Loft49、Loft公园等创意产业园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拱宸桥街道常住人口为66345人。
历史沿革
拱宸桥地区原来比较荒凉,据《杭州府志》载:“桥东西旧为丛葬所,居民散处”。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朝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马关条约》,拱宸桥辟为日本租界,南自拱宸桥,北至瓦窑头,经直三里,横约二里见方为租界范围,在拱宸桥航运之口设立海关,又名“检查码头”,群众称为“洋关”。现市二医院西北角的三幢二层红砖楼房,就是“洋关”旧址,中国抗日战争时成了日本宪兵的据点。高大雄伟的三孔石桥“拱宸桥”,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为浙江省文保单位。位于桥西的“高家花园”,是清代古建筑,高懿丞建,由南华楼、爱日楼组成,系市级文物保护点。
交通
随着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工程的进行,辖区内基础设施,市容市貌不断改观,内有全市最大的公交中心站,上塘高架快速道依辖区而过,运河广场、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台州路商业步行街正在建设中,平坦宽阔的登云路、轻纺路、金华路使辖区内的道路四通八达。桥西的旧城改造不久将全面铺开,拱墅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正在逐步形成。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拱宸桥街道常住人口为66345人。
旅游
拱宸桥街道旅游优势显著。明清时期,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一带被称为“北关夜市”,因为运河便利的交通,六行、六馆沿河筑店,号称“小上海”,现保存了完整的清末民初沿河民居建筑以及大量近现代工业遗存,并于2012年获评国家AAAA级景区。近年来还获浙江文化创意街区、浙江省非遗旅游景区、浙江省诗路旅游目的地、杭州市非遗旅游经典景区、杭州市国家化社区示范点等称号。
参考资料
杭州市分乡级普查区域常住人口情况.杭州市统计局、杭州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网站.202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