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列宁晚年思想”的界定一 关于列宁的“社会主义步骤”的理论一“社会主义步骤”理论的实践第二十二章

基本信息

拼音题名:guan yu lie ning xue shuo de lun zheng

ISBN:7-5035-3272-6

责任者:俞良早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地:北京

出版时间:2006

中图分类号:A82

摘要

本书收录了作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列宁学说研究所发表的一些学术论文,分为三部分: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是否提出了“一国胜利”理论的论文;讨论列宁十月革命战略意图的论文;讨论苏俄内战时期列宁关于非常措施指导思想的论文。

章节目录

目录

导论(代)被曲解的列宁与真实的列宁

一 务实的、渐进的经济建设思想

二 主张民主且自身作风民主的领导人

第一章 关于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的若干问题——答高放先生

一 逻辑“奇怪”吗?

二“误解”在哪里?

三 何谈两种理论的“统一”和“兼容”?

第二章 列宁形成发展商业思想的意义——答陈波教授

一 发展商业思想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二 扣住发展商业的思想掌握“直接过渡”的思想

三 答陈波教授

第三章 就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论答李心华同志

一 不能把“一国首先胜利”论划分为“夺取政权的政治革命”的“一国首先胜利”论和“社会革命”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

二 每个稍有社会科学知识的人都不会否认的问题:夺取政权的斗争可以在一国甚至于一省、一城、一地首先胜利

三 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容易开始革命的思想不同于“最薄弱的地方”说

第四章 对列宁基本理论认识的错误和匡正——答李心华教授

一 两个常识性的概念和一个借用于他人的概念

二 欲否定某个研究结论必须指出其材料的错误以及研究过程和论述过程的错误

三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掌握政权不等于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

第五章 评20世纪20年代联共(布)对列宁“一国首先胜利”论的误解

一 误解的产生

二 关于列宁两段话的本意

三 关于“最薄弱的地方”说

第六章 评季诺维也夫关于“一国胜利”的观点

一 对列宁思想的正确认识

二 认识上的缺陷

第七章 评当前学术界对列宁“一国首先胜利”论的一种误解

一 不能将列宁社会主义革命的概念割裂为“政治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

二 将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论的形成过程分段的作法使人们对列宁思想的认识陷入多种矛盾之中

第八章 对社会主义史上一个疑案的解析——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的真谛

一 《论欧洲联邦口号》的主题思想

二 由主题思想引申出的“世界联邦”问题

三 解析列宁文章中的一个句子

四 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的列宁

第九章 对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一个疑案的再解析——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的真谛

一 研究和探讨问题的前提

二 列宁关于两种革命战争“汇合”的思想具有“同时胜利”的倾向

三 列宁说恩格斯的思想“完全正确”

四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和理论

第十章“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真谛

一 《四月提纲》的产生及其有关的著作

二“革命的第二阶段”的内容是什么?

三“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指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阶段过渡

四 同西方一起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第十一章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关于国有化的思想——“用赤卫队进攻资本”的传统认识质疑

一 关于国有化性质和意义的思想

二 传统认识质疑

第十二章 排除正确认识列宁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障碍

一 似乎是认识列宁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障碍

二 排除障碍的方法是全面地、正确地把握苏维埃三大文献

第十三章 列宁十月革命胜利初期的思想与1921年后的思想具有相同的性质——对流行观点的商

一 一个流传甚广、根深蒂固的误解

二“计算和监督”是渐进的、缓慢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

三 实行国有化不能证明列宁持快速、激进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

四 列宁自己说新经济政策思想可以追溯到十月革命胜利初期他的思想

第十四章 关于列宁战时非常措施指导思想的几个问题——对流行观点的商榷

一 战时非常措施的实施同“直接过渡思想”没有因果联系

二 列宁未寄希望于实施战时非常措施使俄罗斯过渡到社会主义

三 对列宁战时非常措施指导思想的正确评价

第十五章 关于列宁把“供应和分配”统一起来的思想——对流行观点的商榷

一 列宁把“供应和分配”统一起来思想的形成及其意义

二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是否指望通过把“供应和分配”统一起来使苏联“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三 进入国内战争时期后列宁是否指望通过把“供应和分配”统一起来使苏俄“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四 列宁是否主张取消货币?

第十六章 关于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评论——对流行观点的商榷

一 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作出评论的两个时期及其基本思想

二“战时共产主义”反映了列宁持“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吗?

三 正确认识列宁思想的重大意义

第十七章 关于“列宁晚年思想”的界定

一 几种观点质疑

二 列宁“晚年思想”始于1921年

第十八章 关于列宁逝世前夕的几个重要论断——对流行观点的商榷

一“这已是建成社会主义所必需而且足够的一切”

二“我们要解决的任务的确就只剩下实现居民合作化了”

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

第十九章 列宁政治形象的多维性——评“两个列宁”说

一 勇往直前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者和谨慎务实的苏维埃国家建设者

二 政治军事斗争中的激进主张者和经济建设中的渐进主张者

三 评德·列科维奇的“两个列宁”说

第二十章 关于“列宁主义”定义的不同意见

一 对前人所下定义的评论

二 科学界定“列宁主义”

第二十一章 关于列宁的“社会主义步骤”的理论

一“社会主义步骤”理论的形成

二“社会主义步骤”理论的实践

第二十二章 十月革命与列宁战略思想的两次转变

一 作为欧洲社会主义革命“序幕”和“阶梯”的俄国革命

二 列宁战略思想的初步转变:肯定俄罗斯先于西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三 列宁战略思想的进一步转变:提出东方社会主义战略和国内发展战略

第二十三章 列宁后期经济建设思想的历史线索与演进倾向

一 几个发展阶段及其内容的再认识

二 关于演进倾向的分析

后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