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阿萨姆地震

阿萨姆地震

阿萨姆地震,又称1950年墨脱-察隅地震、1950年墨脱地震或1950年察隅地震,英文文献中又称阿萨姆地震或1950年印度-中国地震。该次地震发生于1950年8月15日,震中位于中国与印度阿萨姆邦交界的西藏墨脱县。地震波及整个西藏自治区及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此次地震的矩震级达8.6级,最大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2度。在中国造成了约4000人死亡,而在印度的死亡人数也达到了1526人。该次地震引起的山崩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地震山崩。阿萨姆地震是中国有仪器纪录以来所纪录到的震级最大的地震,也是已知由聚合板块边缘碰撞所引起的地震规模最大的地震、20世纪世界第六大的地震和有观测纪录以来全球地震规模第九大的地震。

事件概述

1899年印度地质调查所发表了一份描述1897年6月12日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地震的报告,这是人类有详细记载以来的最强地震之一的报告。这份著名地震报告大部分是印度地质调查所所长奥尔德姆(Oldham)写的。后来他由于论证地球内部含有一个大的中央液态核而知名。奥尔德姆的报告在地震研究史中是一个里程碑,因为他非常仔细地描述了广大地区摇动强度,摇动中地面速度的推断,及应用仪器记录得到的地面上升数据。奥尔德姆掌握了清楚的证据证实由于岩石的大规模翘曲和断裂而产生地震的假说。

学者记述

大地震时,地球物理学英国人奥尔德姆 (R.D.Oldham 1858---1936 )正在离震中仅几十公里的阿萨姆邦行政中心西隆,他亲身感受并记载了这次地震,他在报告中写道:“ 那时候我刚好外出散步,5点 15分,一阵像近雷的深沉声音突然响起来,地面瞬即剧烈摇动开来,有几秒钟几乎无法站立,我立刻在路上坐下来 ,感觉地面向前后左右剧烈摇摆,第三四次震动比第一二次震动大得多。地面震动朝四面八方来回晃荡,好像软果子冻摇动时的情况一样。在震动之中一条长裂缝立刻出现在路上,3米多高的水渠土堤被摇倒了,并有一处裂开大口,马路边 0.6米高的土埂也被摇坍成平地。

在视线之内的学校建筑物,在第一次震动时就‘发抖' 了 , 墙壁上的泥皮大块地掉落下来,几秒钟后整个建筑物即弯曲折裂倒塌下来。在震动结束时,西隆的每一所房子都布满疮痍 , 被尘和泥所覆盖。震动结束时,我的印象是震动大概持续了一分钟,后来震动又持续一段时间 ( 有感余震),全部的损害完全是在最初的10---15秒钟内造成的。” “西隆的房屋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石料建筑物,多被地震夷为平地,大多数桥梁倒坍,著名的教堂只留下一大堆沙土、石块、残破铁皮和破碎的屋顶。四面的墙壁看不出哪个方向破坏轻微,每块石头都被震松动了,朝墙的两边坍塌。堆积在沿路边的碎石堆高约30多厘米,也被震平形成一些圆形花纹状。两座高约6---10米的纪念碑被完全震坍,只残留下不高的水泥基础,碑上的石块均从各个方向倒下来,形成一堆圆形的残破石块堆。第二类是混合建筑物,即木构架和外涂灰泥为墙的建筑物,这样的建筑物有一半同石料建筑同样地倒塌了。较大的建筑物多向内倒塌 , 石料烟囱无一幸免。小型建筑的附属小屋和农村小屋虽只有裂缝及灰泥脱落,但因屋顶石料烟囱倒塌而被砸坏,新建的房屋虽未受损,也多被烟囱石块砸伤。第三类建筑物是木结构建筑物,即木构架、厚木板墙和厚木板顶。这类房屋一般都较小,而且不与地面紧密连接,受损害较轻微,除支持房屋的石料被破坏之外,一般均屹立无恙。”

破坏情况

虽然死亡人数相对较少,但发生强烈摇动的证据相当清楚,震动可能持续不到1分钟,有人曾被抛离地面。地球的垂直加速度如此强烈,以致从地面垂直抛起了大石块,但在地上留下坑穴的周边几乎没破裂,砂质土壤表现得像流体一样,据报告,建于其上的房屋下沉,只剩下房顶还依稀可见。

奥尔德姆也讲述了人们在强烈摇动的地区看到可见波动横过地面,他估计这些波动有1英尺高。奥尔德姆报告说:“从南山嘴的西部和国民外科医生居住区周围1英里距离到曼柯察路,土质为砂质,地表原来相当平整。地震使地面变得像犁耕过似的,草皮被撕破,泥块被抛向不同方向,有些被抛向坡上,有些滚到坡下,有许多地方草皮完全被翻转,以致露出草根。”

造成损失

致命的滑坡把山坡上32千米距离内的树木一扫而光,松散沉积物形成的地面的突然倾斜产生了许多大裂缝,大片农田里水和砂像喷泉一样涌冒出来,严重影响了震后农民的耕作。一个特殊景观是大断裂向不同方向扩展。据报道,最大的相对地面位移是沿齐庄断裂垂直位错10米,其东侧相对西侧上升。

奥尔德姆最初假设地震原因是,阿萨姆邦山沿一构造断层喜马拉雅山脉的深层逆冲的过程中引起的。这一假说也可解释为在逆冲过程中岩石构造的强烈变形引起地震。这一假说的确可能是正确的,可是在他最后报告的结论中却放弃了这一假说,这是由于这一地区人迹罕至,当时地质填图极有限,难以取得足够的野外证据来肯定该假说。然而,不久在西半球发生了一次大地震,那里容易到达,并且该地区已经具备地质观测条件。

参考资料

西藏察隅8.6级大地震70年:“罪魁祸首”是两条断层.齐鲁网新闻.2023-12-22

1950 年西藏墨脱—察隅 8.6 级地震震源参数、 发震构造及周边地震活动性.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4-09-04

荔枝网.荔枝网.202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