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站(Ciqi Kou Station),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是北京地铁5号线和7号线的重要换乘车站。5号线车站于2007年10月7日开通,7号线车站于2014年12月28日开通。磁器口站位于东城区崇文门外、体育馆路、天坛街道交界处,共设有5个出入口,工作日运营时间为05:29-23:33。5号线车站层总长度为180米,7号线车站层总长度为233.6米。磁器口站是北京交通网络的重要站点之一,经过该站的公交线路包括202路、220路、224路、237路、261路、467路、503路、808路和843路。
历史沿革
2004年12月,磁器口站5号线站层主体贯通。2007年10月7日,磁器口站随北京地铁5号线的开通而投用运营。2013年9月2日,磁器口站7号线站层主体结构贯通并成功下穿既有5号线站层。2014年11月16日至12月19日,为配合北京地铁7号线与5号线在磁器口站换乘,磁器口站采取封闭施工措施;同年12月28日,磁器口站通行北京地铁7号线。
位置
磁器口站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大街(南北向)和珠市口东大街广渠门内大街(东西向)交汇处;车站南侧有磁器口大街、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分校(东校区)、北京市社区服务站,北侧有北京市普仁医院、新成文化大厦、新世界百货、国瑞购物中心,东侧有新景家园、新裕家园小区、崇文小学新景校区,西侧为光明日报社。
建筑规模
建筑设计
磁器口站7号线站层设计运用简化的造型元素,满足空间最大化,并留存传统古建特征,以“城南窗韵”为设计主题概念。其中,“窗”承载城南文化,联系现在,展现未来;“韵”内涵本土人文,个性识别,共性统一。
磁器口站5号线车站总建筑面积12244.2平方米;车站总长度为180米,宽度为21.87米,高度为14.933米;车站主体覆土深度为9.8米-10.3米;车站设有2座风道、4个出入口。
磁器口站7号线站层总建筑面积为1866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68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7985平方米(地下主体约11170平方米,地下附属约6815平方米),车站永久占地面积约1650平方米;车站总长度为233.6米,深度为32.5米;车站设有3个出入口通道,1个出入口支通道,3个地面出入口,2个安全出入口,1个无障碍电梯口,1座电阻器室,1座冷却塔和2组风亭。
整体布局
磁器口站整体布局呈“T”型交叉,5号线站层呈南北走向,7号线站层呈东西走向。5号线站层为地下二层三拱两柱结构;地下一层为站厅层,站厅层公共区由栏杆及进出站闸机分隔成付费区、非付费区两部分,中间为付费区,两端为非付费区;地下二层为站台层,站台层设有一座岛式站台。7号线站层为地下三层三跨三连拱结构;地下一层为换乘厅,7号线换乘厅和5号线站厅层通过两条换乘通道连接;地下二层为站厅层,站厅层公共区由栏杆及进出站闸机分隔成付费区、非付费区两部分,左侧为付费区,右侧为非付费区;地下三层为站台层,站台层设有一座岛式站台。
结构
5号线车站为地下二层三拱两柱结构,岛式站台设计。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全长180米,宽21.87米,高14.933米。总建筑面积12244.2平方米。主体结构采用暗挖中洞法施工,设有2座风道、4个出入口。该站与天坛东门站~磁器口站区间属于5号线4标,由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7号线车站为地下三层三跨三连拱结构,岛式站台设计。地下一层为换乘厅,地下二层为站厅层,地下三层为站台层。车站总长233.6米,深度32.5米。采用暗挖法施工。属于7号线4标,由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5号线车站在上,7号线车站在下。7号线换乘厅和5号线站厅层通过两条换乘通道连接(7号线换乘厅与站厅通过楼梯和自动扶梯相连),通道长15米。在2014年11月16日至12月19日,5号线车站曾封站改造。
装饰方面,5号线车站站厅层和站台层采用双排白色立柱,站厅墙壁为红色。7号线车站立柱为棕黄色。
硬件设施
服务设施
据2022年3月北京地铁官网显示,磁器口站设备设施位置如下所示:
出入口信息
该站共有7个出入口:A(西北)、B(东北,未开通)、C(东南,未开通)、D(西南)、F1(东北)、G(东南)、H(西南)
交通接驳
临近车站
运营情况
据2022年3月北京地铁官网显示,磁器口站首末班车时间如下所示:
建设成果
磁器口站采用暗挖法技术进行施工。
1.磁器口站5号线站层施工中存在车站四个出入口明挖段存在电信管线、电力管线、污水管等管线侵入结构主体、车站热力管线距离初支结构过近、明挖段占路施工的交通导改、施工场地占地、东南出入口结构与新世界商场地下结构如何衔接等问题。
2.磁器口站7号线站层地下水丰富,水压大,降低水位难,地层中有粘土滞水,降水井无法发挥作用,开挖时掌子面涌水较大。
文化特色
据2022年6月北京地铁官网显示,磁器口站7号线站厅文化墙名为《红楼梦》,选取《红楼梦》小说中主要人物造型及脍炙人口的典型情节共八组及《开篇》《结尾》共十个画面。八组人物分别镶嵌在八个清代宝玉插屏的影形之中,而每个插屏的背景则是由不同色调及红楼梦(程甲本)中与人物相关联的文字构成,字画同构更凸显了中国画特有的表现方法。壁画为双层铝板叠加造型结构,采用中国传统漆画工艺与现代综合材料制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