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鲁逸
黄鲁逸(1869-1926),字复生,号冬郎,笔名鲁一,出生于南海区九江镇。他是著名的报人和剧作家,对粤讴的发展和粤剧的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经历
黄鲁逸自幼跟随舅父朱次琦学习,深受其启蒙教育的影响。他酷爱粤讴,尤其是招子庸的作品,从中获得了深刻的领悟。在他二十五岁时,曾在上海市和武汉市奔波多年,却未能有所成就。回到广东省后,他加入了由陈少白、郑士良等人组成的团体,共同参与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运动。他在《世界公益报》《广东报》《华侨报》等多家知名报刊担任编辑和记者,通过撰写粤讴和班本来传播革命理念。作为同盟会机关报《中国日报》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他还负责编辑《中国旬报》,并在《鼓吹录》专栏中发表了大量的粤讴和南音作品。1907年,他在澳门成立了首个志士班“优天影剧社”,亲自编写和演出戏剧,并在广州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活跃了六年时间。尽管生活困顿,遭受军阀的迫害,但他始终坚定不移地继续他的工作。1926年,黄鲁逸在香港逝世。
主要作品
黄鲁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粤讴作品,这些作品广泛刊登在广东省和香港地区的各种报纸上。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诗歌般的抒情,也有讽刺性的幽默,因此被尊称为“讴歌之王”。他的创作提升了粤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他的代表作包括《思想起》《珠江水》《陌头柳》等粤讴本,以及《虐婢报》《贼现官身》《关云长大战尉迟恭》《梦后钟》《范蠡献西施》《奸官趷地》《顺德女不落家》《自由女卖茶》《盲公问米》《义刺马申贻》等改良粤剧剧本。他对粤剧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将官方语言改为粤语,改变了唱腔的方式,引入了地方民俗音乐元素,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粤剧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百年前叱咤梧州的志士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梧州市委员会.2024-08-16
讴歌之王黄鲁逸.佛山市人民政府.2024-08-16
黄鲁逸.佛山市博物馆.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