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谦天皇(こうけんてんのう,718年—770年8月28日),别名称德天皇、阿倍内亲王、高野天皇,日本第46代天皇(749年8月19日—758年9月7日、764年11月6日—770年8月28日在位)。是日本史上第6位女帝,天武天皇系最后的天皇。孝谦天皇的父亲是圣武天皇,母亲为光明皇后。
孝谦天皇即位前称阿倍内亲王,她在20岁(738)被立为“皇太子”,任太子期间,她师从著名学者、两次担任遣唐使的吉备真备学习汉学,研修《汉书》和《礼记》。天平十年(738)一月,圣武天皇册立阿倍内亲王为皇太子。天平胜宝元年(749)七月,圣武天皇让位成为日本历史上最早的男性太上皇,阿倍内亲王则即位成为孝谦天皇。孝谦天皇的母亲是日本史上第一位人臣家(藤原氏)出身的皇后藤原光明子(即光明皇后,在她之前的皇后都是出身皇族,属家族内部通婚)。孝谦天皇后来为了伺候母亲光明皇后,禅位于淳仁天皇,自己做了太上皇。但因为“藤原仲麻吕之乱”,阿倍内亲王又重新登位,称为称德天皇(しょうとくてんのう)。重祚后,称德天皇全盘推翻藤原仲麻吕执政时期的唐朝化改革,恢复日本官制,并再度推行宠佛溺佛的政策。道镜也因此获得提拔,升任法王兼太政大臣,掌握了国家军政大权。晚年时期,称德天皇甚至想将皇位让给道镜,但遭到大臣和气清麻吕等人的极力阻挠。770年,称德天皇驾崩。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与即位
孝谦天皇由于同母弟基王早天,而圣武天皇和光明皇后没有其他孩子,于是她在20岁(738)被立为“皇太子”,这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皇太子,也是唯一的女性皇太子。任太子期间,她师从著名学者、两次担任遣唐使的吉备真备学习汉学,研修《汉书》和《礼记》,学问大有长进。当时的日本女帝全部是独身(以未婚或未亡人的身份,以确保所谓的天皇氏的“万世一系”),即使阿倍内亲王即位,之后的继承也无法预料,取代阿倍内亲王,另立天皇的政治动作,终其一生都没有停止过。
孝谦朝
天平十七年(745)之后,圣武天皇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天平二十一年(749),圣武天皇退位,阿倍内亲王即位,是为孝谦天皇。即位之初,以母亲光明皇太后为政治后盾,紫微中台(由皇后宫改组)的长官、皇太后之侄藤原仲麻吕的势力急速扩大。在位期间,孝谦天皇替父皇发愿,为东大寺大佛开光。天平胜宝六年(754),大唐高僧鉴真为孝谦天皇授戒。天平胜宝九年(757),孝谦天皇以圣武上皇去世时遗诏册立的皇太子道祖王有不符合皇太子身份的行为,废除了他的皇太子身份,另立舍人亲王之子大炊王为皇太子。这次政治大变动是孝谦天皇和藤原仲麻吕的意志,此后藤原仲麻吕权势进一步加强。
上皇时期
天平宝字二年八月一日(758年9月7日),孝谦天皇因为要侍奉生病的光明皇太后,而让位于皇太子大炊王(淳仁天皇)。孝谦上皇由此被尊为“宝字称德孝谦皇帝”藤原仲麻吕也受赐“藤原惠美朝臣”之姓及“押胜”之名,因此也被称为藤原惠美押胜。藤原仲麻吕将官职都改为唐朝样式,其权势得到了巩固。
天平宝字四年七月十六日(760年8月31日),光明皇太后去世,孝谦上皇和藤原仲麻吕、淳仁天皇之间的关系起了微妙的变化。天平宝字5年(761年)又移居保良宫。此时患病的孝谦上皇开始宠爱为她治病的出身于弓削氏的僧侣道镜,她与淳仁天皇、藤原仲麻吕的不和开始表面化。
藤原仲麻吕之乱
天平宝字六年六月三日(762年6月29日),孝谦上皇召集五位以上的官员,表明因为淳仁天皇的不孝的缘故,因此才遁入佛门,并宣布以后的国家政务要由自己来执掌。一直掌控皇权的藤原仲麻吕担心地位不保,开始酝酿一场政变。藤原仲麻吕在光明皇太后的庇护下势力逐渐崛起,历任大纳言、紫微令、中卫大将等重要官职。然而,随着光明皇太后的去世,他的权势开始衰落。与此同时,道镜因深受孝谦上皇(后改称称德天皇)的宠信,势力日益壮大。藤原仲麻吕深感焦虑,意图凭借军事力量与孝谦上皇和道镜对抗。藤原仲麻吕趁自己拥立的淳仁天皇与孝谦上皇不和之机,开始筹划叛乱。他暗中联络亲近藤原家族的军政大臣,秘密集结兵马。为了集中兵力,他命令大外记高丘比良麻吕向各国动员更多士兵,远超原定规定的人数。然而,这一计划被高丘比良麻吕密告给孝谦上皇。同时,和气王和平素受藤原仲麻吕信赖的阴阳师大津大浦也得知了叛乱计划,并密告于孝谦上皇。结果,孝谦先发制人,藤原仲麻吕被杀藤原家族权势被短暂削弱,孝谦天皇再度复出,是为称德天皇。自天平宝字7年(763年)至天平宝字8年(764年),道镜和吉备真备等孝谦派大臣就任要职,藤原仲麻吕的儿子们也就任军事性的要职,孝谦上皇和淳仁天皇、藤原仲麻吕的势力角逐在政治台面下继续。天平宝字八年九月十一日(764年10月10日),孝谦上皇果断除掉了藤原仲麻吕。天平宝字八年九月十日(764年10月19日),道镜受封大臣禅师。
天平宝字八年九月二十二日(764年10月21日)被藤原仲麻吕改为唐朝样式的官职名全部复原。天平宝字八年十月九日(764年11月7日),淳仁天皇被废以亲王身份被流放淡路国。
称德天皇时期
藤原仲麻吕之乱后,孝谦天皇重登皇位,此后被称为称德天皇。在称德天皇和道镜统治的七年里,没有册立皇太子。天平神护元年(765年),相继发生饥荒和和气王谋叛事件,政局不稳。称德天皇行行幸道镜的故乡河内弓削寺。此次弓削行幸中,册封道镜为太政大臣禅师。此外还扩建行宫,营建由义宫。流放中的淡路废帝(淳仁天皇)意图逃亡,被囚禁后的第二天猝死。因为《垦田永年私财法》的实行,土地开垦现象过热,称德天皇下诏除了寺庙、神社之外禁止一切垦田私有。
766年,也就是天平神护二年的时候,海龙王寺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据说发现了佛舍利。这之后,道镜和尚就被尊称为法王了。他手下还设了一堆官职,像法臣、法参议之类的,都是由僧侣来担任的大臣。其中,有个叫弓削御净净的人,还被任命为了中纳言,这样一来,道镜的势力就越来越大了。同时,朝廷里还任命了藤原永手为左大臣,这个职位可不低。更特别的是,吉备真备也被提拔为了右大臣。此时,称德天皇和法王道镜的二头体制形成。
称德天皇陆续行幸大寺,扩建西大寺、营造西隆寺,修建百万塔等,推行崇佛政策。另外也对神道教实行保护政策,修缮伊势神宫并在宇佐八幡宫内建造神宫寺,提倡神佛合一。神社的神阶制度也在称德朝开始实行。《续日本纪》中还记载称德朝的政治和刑罚严酷,犯小罪也会被处以极刑,产生了很多冤罪。769年(神护景云3年),称德天皇的异母妹不破内亲王和冰上志计志麻吕诅咒称德天皇,改名后被流放。同是称德天皇异母妹的井上内亲王之夫中纳言光仁天皇(后来的光仁天皇)警惕称德天皇猜忌心理,故意沉溺于酒中逃过一劫。
神护景云3年(769年)大宰府里管祭祀的主神官,名叫中臣习宜阿曾麻吕的人,上报了一条据说来自宇佐八幡宫的神谕,说“道镜应该当皇帝”。为了验证这神谕是真是假,朝廷就派了和气清麻吕作为使者去宇佐八幡宫调查。和气清麻吕回来报告说,那完全是假的神谕。这事儿就让称德天皇和道镜非常生气。于是,和气清麻吕被改了名字,官职也被贬为了因幡员外介,后来还被流放到了大隅国。这就是历史上说的宇佐八幡宫神谕造假事件。
去世及皇位传承
神护景云四年(770),称德天皇再次行幸由义宫,但不久病重。神护景云四年八月四日(770年8月28日),称德天皇在平城宫西宫寝殿去世。称德天皇驾崩后,葬于高野陵,在成务天皇陵墓的南侧。陵墓前方后圆,周围有狭长的壕沟环绕,由畿内、近国6300名役夫营建而成。近世之时该陵墓一度地址不明,曾被疑为神宫皇后的陵墓,文久年间最终得以确认。该陵墓属佐纪高冢山古坟,位于今奈良市山陵町。
孝谦天皇终身未婚,没有子嗣,一生周旋于藤原贵戚和旧日豪族之间。她去世后不久,群臣商议让光仁天皇继位。因为吉备真备固执己见,不肯让步,于是,藤原永手他们拿出一份说是称德天皇留下的遗诏,说天皇生前就想让白壁王继位。但其实这份遗诏是假的。最终,白壁王成了新的天皇,也就是光仁天皇。
人物评价
孝谦天皇一生两度为帝,终身未婚,周旋于藤原贵戚和旧豪族之间。孝谦上皇重祚后,对神道教实行保护政策,修缮伊势神宫,并在宇佐八幡宫内建造神宫寺,提倡神佛合一。另外,神社的神阶制度也在称德朝开始实行。《续日本纪》还记载称德朝的政治和刑罚严酷,犯小罪也会被处以极刑,制造了很多冤罪。因过度偏重佛教,并且猜忌群臣,孝谦天皇的历史评价并不太高。
参考资料
孝謙天皇(称徳天皇).japanknowledge.2025-02-21
阿倍内亲王:从皇太子到太上皇.中国日报网.2025-02-21
续日本纪 卷廿九 称德纪四.续日本纪 卷廿九 称德纪四.2025-03-02
续日本纪 卷十三 圣武纪五.续日本纪 卷十三 圣武纪五.2025-03-09
续日本纪 卷廿四 淳仁纪四.续日本纪 卷廿四 淳仁纪四.2025-03-02
续日本纪 卷廿六 称德纪一.续日本纪 卷廿六 称德纪一.2025-03-09
續日本紀 卷廿七 稱德紀二.續日本紀 卷廿七 稱德紀二.2025-03-04
新编 续日本纪 卷三十 称德天皇 高野天皇.新编 续日本纪 卷三十 称德天皇 高野天皇.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