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19世纪的首都》是200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德瓦尔特·本雅明。本书是瓦尔特·本雅明“拱廊研究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是他对19世纪巴黎城市景观的研究。本雅明在研究完成前自杀,留下了两篇提纲和两篇关于波德莱尔的论文,这些文字构成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巴黎,19世纪的首都》。

内容简介

本书是瓦尔特·本雅明德“拱廊研究计划”的几篇完成稿,德国著名思想家、文艺理论家本雅明受阿拉贡小说的启发,决定通过对大城市异化景观——巴黎拱廊的研究,来展现19世纪“资本文化盛事”的风景。在这几篇完成稿中,他用自己独特的叙述风格对波德莱尔的诗歌进行了诠释,同时又敏锐地发现了拱廊在空间上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地新变化。通过本书,你可以了解到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人与自身异化所做的斗争。

作者介绍

瓦尔特·木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和哲学家之一。出生于德国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在申请大学教职失败后,一直从事文学评论和翻译工作。他的作品在法兰克福学派批评理论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纳粹兴起后他离开德国,1940年在法国西班牙边境自杀。

图书目录

译者前言

巴黎,19世纪的首都(1935年提纲)

巴黎,19世纪的首都(1939年提纲)

波德莱尔笔下的第二帝国时期的巴黎

一、波希米亚人

二、闲逛者

三、现代主义

附录

波德莱尔的几个主题

附录

波德莱尔论丹蒂

参考资料

巴黎,19世纪的首都.豆瓣读书.201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