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河流断面

河流断面

河流断面指的是垂直地面剖切的河流的切断面。可分为河流横断面和河流纵断面。前者是指与河流流向垂直的断面,后者是指与河流流向平行的断面。了解河流的横断面,掌握地形变化情况对进行水文观测、寻找适宜的航道十分重要,了解和研究河流的纵断面对剖析河流的水文特性和编制航运发展计划均有一定价值。

分类

河流的断面分为纵断面及横断面。

1.纵断面:沿河流中线(也有取沿程各横断面上的河床最低点)的剖面,测出中线以上(或河床最低点)地形变化转折的高程,以河长为横坐标,高程为纵坐标,即可绘出河流的纵断面图。纵断面图可以表示河流的纵坡及落差的沿程分布。

2.横断面:河槽中某处垂直于流向的断面称为在该处河流的横断面。它的下界为河底,上界为水面线,两侧为河槽边坡,有时还包括两岸的堤防。横断面出称为水断面,它是计算流量的重要参素。常见的断面形式有矩形断面,马蹄形断面等。

简介

通过分析大量的实测资料,总结了渭河下游河道断面演变的特点,探讨了断面演变机理,提出了表征断面面积变化的水沙系数的概念,渭河下游河道断面变化受潼关高程和水沙系数变化的双重影响,1975年以前平滩主槽面积主要因潼关高程的抬高而增加,1973,年至1985年河道断面保持着较大的平滩面积和较强的过流能力,1986年以后主槽面积主要随着水沙系数的减小而发生萎缩,尤其在1993至1997年萎缩成相当的窄深河槽。

横向分布

从淤积的横向分布来看,泥沙主要淤积在滩地上,数公里宽的滩地上普遍抬高了3~5m,河槽也变得窄小,滩地淤积量约占总淤积量的90%,主槽淤积相对很小渭河下游河道无论是总累计淤积量,还是各河段淤积量都有下降趋势,但是不论是潼关高程下降还是有利的水沙条件引起的冲刷,都主要发生在主槽中,而主槽的冲刷比洪水漫滩引起的滩地淤积要小得多,不至于影响总淤积量的变化。

演变特点

1.1960,年以来,潼关高程抬高,渭河下游发生了严重的朔源淤积,河道淤积主要表现为滩地淤积,河床抬高,,造成的淤积量较大,而河道冲刷主要是主槽冲刷,冲刷幅度较小,因此,水沙条件和边界条件不利时,水流漫滩,造成较大的淤积量,而水沙条件和边界条件有利时,只有主槽冲刷,冲刷幅度有限。

2.三门峡市水库运用以来,渭河断面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滩唇高程随着河床床面的淤积发生持续抬高,主槽面积总体来说在,1975,年以前有增加趋势,,过洪能力在迅速减小后又有所恢复,而在,1975至,1985,年期间保持着较大的主槽面积和较强的过流能力,1986,年以后,主槽面积迅速减小,河道逐步萎缩,但发生明显萎缩是在,1993,至,1997,年期间,形成了相当窄深的主槽,河道宽深比很小,主槽过流能力也很低,1996,年以后断面主槽面积又有所增加,过流能力也有所提高。

3.河道断面的变化是对边界条件改变和水沙条件变异的响应,在1975,年以前主槽面积的变化是受边界条件引起,而,1986,年以后主槽面积的减少主要是来水来沙条件所造成的。潼关高程的抬高造成渭河下游比降的减小,从而引起断面主槽面积的增加。水沙系数是影响主槽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流量减小,含沙量增大,水沙系数就变小,主槽面积就减小,1986,年以后主槽平滩面积与水沙系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1986,年以来的主槽萎缩主要是水沙系数的减小所致。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