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咏,男,1973年4月出生,江西莲花人,中南矿冶学院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毕业。现任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咏教授曾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是中国金属学会粉末冶金分会理事,中国生物医用协会会员。2001年在中南大学冶金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完成博士后工作,2004年在中南大学和自贡硬质合金公司联合博士后流动站完成企业博士后工作。2003年晋升为材料学教授,2004年被聘为博导,并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05-2006年在美国田纳西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进行了18个月的研究工作。2008年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赴亚琛工业大学研究1年。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2001年在中南大学冶金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完成博士后工作。
2004年在中南大学和自贡硬质合金公司联合博士后流动站完成企业博士后工作。
2003年晋升为材料学教授。
2004年被聘为博导,并获得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2005~2006年在美国田纳西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进行了18个月的研究工作。
2008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赴亚琛工业大学研究1年。
活动经历
2013年3月22日,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咏教授应邀到厦门理工学院访问讲学。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与粉末冶金相关的新材料、新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在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生物陶瓷材料、粉末冶金技术、材料热加工和显微组织演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课题
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863项目4项,负责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之“高温TiAl合金板材的粉末冶金及轧制新技术基础研究”子课题。
1、深入研究了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制备过程的扩散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提出了液态金属中溶质元素扩散方程,建立了硬质合金液相烧结中碳、氮扩散动力学模型,发明了梯度结构硬质合金制备技术,研发了高性能材料,在我国重点钨企业获得成功应用,满足了高速切削、长寿命钻探等高端需要。
2. 系统研究了传统粉末冶金材料的强韧化问题,揭示了合金组元的活化烧结机理和固溶强化作用;率先提出了在粉末钛合金中添加金属碳化物,原位生成碳化钛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同时实现了固溶强化和颗粒强化;进一步阐明了稀土组员对典型粉末冶金结构材料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在粉末冶金铁基高温合金中,提出了纳米晶和微米晶混晶结构,弥散强化和时效强化相结合的多相多尺度强韧化机制,同时提高了材料的室温性能和高温性能。
3. 深入研究了难加工粉末冶金材料的高温变形加工问题,在粉末冶金材料中率先提出了热加工图方法,准确地表征了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和钛基复合材料热变形机理和工艺参数的定量关系,建立了热变形本构方程,通过控制动态再结晶和超塑性变形,实现了大尺寸、复杂形状的零部件的成形。
与国内外许多科研院所和高校有长期合作的关系,德国GKSS研究中心,东北大学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美国田纳西大学,美国常春藤联盟Dartmouth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研究院,昆士兰大学等。
论文
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35篇,SCI 91篇,EI 124篇,论文被他引347次,授权专利14项。组织国际会议3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10次。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咏教授来我校访问讲学.厦门理工学院材料与工程学院官网.202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