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地,即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地黄。
野生地还有“猪妈妈”“老头喝酒”之类的称呼。春季,它会盛开花朵,花色有紫红色或带黄色,花形类似唇形的芝麻花。其根为黄色,叶片上附有绒毛,味道苦。若食用,可能会导致呕吐、腹泻、头晕、昏迷等症状。
形态特征
植物植株高达 30 厘米,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和腺毛。
根状茎肉质,鲜时呈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 5.5 厘米。茎为紫红色。
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明显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呈卵形或长椭圆形,长 2 - 13 厘米,上面为绿色,下面稍带紫色或紫红色,边缘具有不规则的圆齿或钝锯齿至牙齿,基部逐渐变窄形成叶柄。
花的花序上升或弯曲,在茎顶部略排成总状花序,或全部单生叶腋。花梗长 0.5 - 3 厘米。花萼长 1 - 1.5 厘米,密被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 10 条隆起的脉。萼齿 5 枚,有长圆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呈多少三角形,长 0.5 - 0.6 厘米,稀前方 2 枚开裂而使萼齿多达 7 枚。花冠长 3 - 4.5 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红色,被长柔毛。裂片 5 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长柔毛,长 5 - 7 毫米。雄蕊 4 枚,药室长圆形,基部叉开。子房幼时为 2 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 1 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 2 枚片状柱头。
果为蒴果,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 1 - 1.5 厘米。
分布和栖息环境
野生地具有一定的生长特性,它喜爱温和的气候以及阳光充足的环境,同时惧怕积水,忌连作。其块根在 25 - 28℃时增长速度较快。它多生长于海拔 50 - 1100 米的砂质壤土、荒山坡、山脚、墙边、路旁等地方。
野生地原产于中国,在北京、天津市、河南省、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安徽、山西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湖南省、湖北、四川省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主产地为河南、辽宁、河北、山东、浙江。此外,在朝鲜和日本也有地黄的分布。
药用价值
野生地就是自然生长的地黄,分为生地黄中药上简称生地,熟地黄,中药上简称熟地。生地性凉,味甘,入心、肝、肾经,既能凉血,又能滋阴,具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地黄具有抗辐射、保肝、降低血糖、强心、止血、利尿、抗真菌的作用,需要提醒的是,请按医师的指引,不要私自用药。
参考资料
农村一种叫“蜜罐子”的野草,是传统中药,农民把它当做普通野草.百家号.2024-08-10
野生食物味道鲜美,但绝对不能贪嘴!.澎湃新闻.2024-08-10
地黄.植物智.2024-08-10
地黄的产地分布在哪.耕种帮种植网.2024-08-10
《神农本草经》里的中药智慧——地黄.中医锦囊.202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