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胜(1895-1938),原名黄正明,广西恩隆(今田东县)县人,壮族。他是早期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参与者,曾在百色起义期间担任重要职务。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黄德胜出生于1895年,是广西恩隆(今田东)县人,属于壮族。1926年,他参加了当地的农民协会,积极参与农民运动。次年,由于政治原因,他被迫入伍成为士兵。1929年夏天,黄德胜逃离了军营,回到家乡继续参与农民运动,担任洪梅村农会主席和农军队长。

百色起义及后续活动

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取得胜利,黄德胜在此期间担任村苏维埃政府主席和赤卫军小队长,领导群众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1930年2月隆安战斗结束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主力前往黔桂边境进行游击战,而黄德胜则率领赤卫军在当地与敌人展开斗争。同年春天,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1月,随着各县赤卫军改编为红七军第二十一师(后来更名为独立第三师),黄德胜在红六十二团历任战士、排长、连长等职务。

右江苏区保卫战

1931年春季和秋季,敌人对右江苏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围剿”。在这段时间内,黄德胜跟随第六十二团主力在恩隆七里山区以及思林、果德县交界地区开展游击战,对抗敌人的进攻。1932年4月,黄松坚成立了右江下游军事小组,黄德胜作为其中的一员。随后,在中共右江下游临委、党委的领导下,黄德胜协助黄松坚组织和整顿中国工农红军,带领部队在右江下游地区进行游击战,牵制敌方力量,缓解东凤根据地的压力。他还被派遣至中越边界和滇桂边界开辟新的革命区域。

开辟新区与滇黔桂边区建设

1934年5月,黄德胜受命从富州传递消息至右江下游,向黄松坚报告新区的工作进展。同年7月,他又随同黄松坚等人从下游抵达富州的七村九弄。11月,黄松坚在多立村和谷留村分别召开了边区党员会议和劳农代表大会,成立了滇黔桂边区临时党委、边区军事委员会和边区红军劳农游击队第三联队等机构,黄德胜担任临委委员、军委委员、联队参谋长。12月初,黄德胜与黄松坚共同领导劳农游击队和赤卫军,在七村九弄一带发动暴动,镇压地方上的反动势力,建立了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此后,面对滇、桂当局的多次“围剿”,黄德胜率领劳农游击队进行了有效的反击,巩固并扩展了根据地。

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5月,黄松坚前往上海市向党中央汇报工作,黄德胜则负责军事事务,并派遣人员前往广南县牛滚塘,将王开洪的苗族武装编入第三联队独立大队。随后,黄德胜亲自率领队伍在百油、田蓬、木央等地进行游击战。冬季,他带领第三联队约400人在中越边界的靖西县龙邦地区休整。1936年3月,黄德胜返回富州那达。部队合并后,他指挥队伍清除了花甲、阿用地区的守敌。5月,边区党的代表会议在者兰汀水召开,成立了中共滇黔桂边区党委,红军劳农游击第三联队更名为边区革命游击队,黄德胜担任党委委员、游击队司令员。1937年后,根据上级指示,黄德胜领导边区军民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他坚决反对将部队交给中国国民党改编,以便北上抗日。不幸的是,1938年2月13日,黄德胜因叛徒韦高振的出卖而遇害,享年43岁。

参考资料

广西党史故事|黄德胜:甘当革命“一块砖”.广西纪检监察网.2024-11-19

百色红色故事 | 黄德胜:甘当革命“一块砖”.百色纪检监察网.2024-11-19

黄德胜.超赞地名网.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