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彝文的产生年代久远,但彝文的起源问题并没有准确定论,一直受到文字学界和彝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彝文的起源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本文以翔实的材料、系统的理论、科学的方法为基础,对彝文的起源、发展、特征等作出客观描写,对彝文的产生时代、文字性质、结构规律等进行深入考察及理论阐释,并对彝文使用和规范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建议。

内容介绍

彝文是中国民族古文字中较为古老的文字之一。尽管彝文的产生年代久远,但彝文的起源问题并没有准确定论,一直受到文字学界和彝学界的高度关注。19世纪以来,研究探求彝文起源与发展的论述不断增多,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彝文起源的学说。特别是关于彝文产生年代、彝汉文字渊源关系等问题,一直处于争论之中。关于彝文产生年代就有产生于明代、汉代,甚至是先秦以及与甲金文同时的夏、商、周时代之说,等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彝文的起源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

《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术文库》的主要内容包括:彝族历史文化及其语言文字,彝文古文献调查,彝文起源,彝文的性质和结构,彝文的发展和规范。

写作本书的目的及意义在于:探究彝文的起源、性质、结构,厘清彝文的发展脉络,以便为民族学、彝学、普通文字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并为彝文的使用、规范、改革、发展及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践依据和理论依据。

由马锦卫主编的《彝文起源及其发展考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术文库》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以田野调查和文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彝文起源及发展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研究,初步推断彝文的起源、发展、渊源等问题,得出彝文起源于古彝族时代、可将彝文的规范年代推至汉代、四川彝文是现存最古老的彝文等结论。依托各历史阶段翔实的彝文材料,对彝文字形进行共时结构分析和历时演变描写,对彝文各发展阶段的文字状况进行剖析,并对不同阶段的文字进行纵向比较,总结特征、分析差异、阐释原因。提出以四川省彝文为基础,对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进行统一规范,并初步提出规范的建议和措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