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古城,位于云南省石屏县,是滇南地区以儒家文化为主体、传统汉文化最为发达、文物古迹最为富集的地区,素有“滇南明清民居博物馆”之称。

古城始建于明代,保持着较完整的历史建筑和街巷空间格局,至今尚存70%以上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传统建筑,并保存有元、明时期建筑。整个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总保护范围为40.75公顷。古城旧时为青石板铺就,传说石屏古城街道奇异,讲究风水传统,古城南北狭、东西长,状如横圆形龟背。龟首向东至海日门,龟尾向西至宝秀门。城区为龟身,大街小巷分作不等的十多个大片。片中设巷如龟背上的大小裂片,其中隐含八卦阵图布局,由八卦阵图又变九宫阵式。中间一片为“州前铺”,建有古州衙、诸天寺,为九宫阵中央所在。古城街巷无街不弯、无巷不曲。有的巷道多至五六折。南至北两条长街,也是曲折交叉于古街口。又有传说,石屏古城是建在一个浮在水面的大神龟背上,凿穿龟壳就是水层。据说,古城东、西、南、北中五口深水井,是锁住神龟奔海的五条基柱。石屏古城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业绩,自元代起就重教兴文县,到明清时期有书院10 座,私塾、义学上百处;太史第、进士第、将军第、观察第、宗人府和私家花园琳琅满目。

历史沿革

石屏县不仅山青水秀,而且历史悠久。

据记载,石屏秦时属楚地,汉时属胜休县,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本州彝族先民掘地得石坪,聚为居邑,因号石坪邑。元朝至元七年(1270年)设置石坪州,隶属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临安路。明洪武十五年(1385年)改称石屏州,隶属临安府。清代沿袭明制,乾隆二十年(1755年)改属临安府,隶迤南道。同治十二年(1873年)改属开广道……民国二年(1913年)改称石屏县,初隶属蒙自道,后废道设临安专员公署、石屏县隶属之。

石屏古城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曾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业绩,自元代起就重教兴文县,到明清时期有书院10座,私塾、义学上百处;太史第、进士第、将军第、观察第、宗人府和私家花园琳琅满目,有关专家称石屏古城为明、清民居建筑的博物馆。

文化活动

自然文化

石屏县历史文化悠久,人才辈出,历代先贤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既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异龙湖自然风光,也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袁嘉谷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郑营村古色古香众多明清以来的建筑,还有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孔子庙袁嘉谷故居等多达45处省、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蔚为大观的文化古迹,并有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开风翰林许贺来、二次翰林张汉、著名摄影家杨春洲和著名彝族作家李乔等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构成了石屏县独有的历史人文景观。

民族文化

悠久的历史创造出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生活在富饶美丽的异龙湖畔的石屏各少数民族,还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烟盒舞便是本地彝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舞蹈以反映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人类日常生活劳作动态,形象逼真,变化多样,动感性强而引人入胜;海菜腔是彝家人的绝唱,音律绵长,曲调婉转,或独唱或对唱,韵味悠长;还有彝族花腰女子舞龙,不仅服饰美,且舞姿变化多样,令人叹为观止,给人以美的享受。

饮食文化

钟灵秀的土地,还产生了源远流长的石屏豆腐文化,在漫长的600多年间,石屏豆腐以其用料考究,制作独特而名扬天下,因豆腐而出名,并形成了文献名邦和文学南滇第一州的石屏文化影响深远,由此不难看出石屏饮食文化的源远长。

获得荣誉

近年来,石屏文化在神州大地已崭露头角:女子舞龙捧回了金杯,校园烟盒舞夺得了桂冠,海菜腔唱响了北京城,花腰歌舞在《云南印象》大展风采,民族文化在电影《花腰新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参考资料

五一游|石屏古城游玩攻略,请查收!.微信公众号平台.202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