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成立于2016年4月7日,学院在贵州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及信息与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基础上组建。
学院简介
学院目前教职工52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7人,其中二级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导师1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省核心专家1人,省管专家2人,省大数据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1人,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学院现已开展计算机应用、信息安全、物联网、计算机网络、智能计算理论、图像处理、网络空间及空间数据应用的研究,科研发展方向正以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研发为核心,大数据理论研究、技术攻关与行业应用协同发展,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发展模式。
培养模式
学院本科生培养模式:以大数据产业和IT产业的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探索和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2+1+1”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基础理论教育,1年专业知识教育,1年校企或校校联合实践培养,并重新赋予这种人才培养中理论、实验、实践、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各个教学环节以新的内涵,将校企业合作引入软件产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加强实基础理论培养的同时,强调专业方向与产业或行的对接,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能力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满足企业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架构进行IT建设。
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较高科学素养及创新能力;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且熟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掌握本专业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法,建立扎实的专业基础,具有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对大数据应用、计算机应用开发方法、云计算、物联网、跨平台应用、数据库应用技术、智能控制系统及理论、数字媒体设计及多媒体应用开发的能力。培养能胜任大数据产业、云计算、“互联网+”,以及计算机应用研究、开发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在贵州省师大建设研究教学型大学的指导下,以社会对大数据需求为导向,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数据应用科研团队,为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大数据应用创成果。
科研资源
组建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是学校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适应贵州大数据试验区建设对本土产业人才和应用人才的需求的重大举措。学校在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领域已开展了大量科研工作,积累了丰硕的成果,拥有平塘500米射电望远镜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教育大数据研究所、喀斯特地区关键信息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贵州省信息与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在500米射电望远镜FAST早期科学数据、茶产业大数据、生物大数据、物联网工程、桥梁健康监测、三维虚拟现实及仿真、信息安全、云计算等方面形成了众多科研成果。
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成立后,将强化校企、校地合作,促进学院自身建设与发展。目前已与IBM、华为、浪潮等国内外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将IBM、华为、浪潮等核心课程植入本科生培养计划中,科学设计课程体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强调培养人才的实用性,培养适应我省大数据战略实施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