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槭
藏南槭(学名:Acer campbellii)是无患子科槭属的植物,属于双子叶植物纲。主要分布于锡金王国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自治区等地,生长于海拔2,500米至3,700米的地区,多生在混交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藏南槭是一种落叶乔木,高约15米。小枝紫绿色,无毛,圆柱形;皮孔淡黄色、近于圆形或椭圆形。冬芽卵圆形;鳞片钝尖,生于外部者无毛,生于内部者继续增长,外侧被黄色绒毛。叶膜质或薄纸质,基部心脏形,稀近于圆形或截形,长8-15厘米,宽9-20厘米,常7裂,稀5或9裂;裂片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尾状锐尖,尖尾长1-1.5厘米,边缘具锐尖的细锯齿,凹缺钝尖,深达于叶片的中部以下,嫩时下面沿叶脉被长柔毛,长大后除脉腋被丛毛外其余部分无毛,绿色,干后淡紫红色;初生脉注射液7条,在两面均显著,次生脉18-19对,在两面均仅微显著,达于边缘,小叶脉不显著;叶柄细瘦,淡绿色或淡紫绿色,无毛,长4-6厘米。
花序圆锥状,长4-6厘米,紫绿色,无毛。花绿色,细小;萼片5,卵形,内侧被稀疏的长柔毛;花瓣5,白色,阔倒卵形,短于萼片;雄蕊8,与萼片大约等长,花丝无毛;花盘位于雄蕊外侧,有长柔毛;子房密被长柔毛。翅果嫩时淡紫色,成熟后淡黄色,小坚果凸起,近于球形,直径5毫米,翅镰刀形,宽8毫米,连同小坚果长2.3-2.8厘米,张开近于水平,花期5月,果期9月。
分布范围
藏南槭分布于锡金王国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自治区等地,印度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2,500米至3,700米的地区,多生在混交林中。
主要价值
藏南槭有时被种植在花园中作为观赏植物。木材硬度适中,有光泽,纹理紧密;有漂亮的银粒和缎面光泽;广泛用于铺板和制作茶盒。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
藏南槭分布广泛且缺乏已知的特定威胁。只是可能在印度北部和尼泊尔受到局部压力。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