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顺治元年,授天津兵备道。顺治三年,改江南右布政使。顺治八年,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左布政使。

人物介绍

孙肇兴(?-?)山东省东昌府区莘县(今山东省莘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天启年间进士

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登进士。清朝顺治元年,授天津兵备道。顺治二年,改山西学政、山西按察司副使、布政使司参政。顺治三年,改江南右布政使。顺治八年,改广西左布政使。顺治十三年,任宗人府府丞、工部右侍郎,后改工部左侍郎。

顺治十四年(1657年),孙肇兴因年迈退休,之后徙居聊城光岳楼南街路东孙家胡同(今实验小学院内)。

施政举措

农事举措

万历十年(1582年),督漕尚书凌云翼高高筑起两岸河堤,堵截运河以西的水路,致使管家湖以西的千余顷良田尽沉水底,良田被淹,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孙肇兴捐出自己的薪俸购买良石和木料,他本人也不出面,委托已退休在家的乡宦何世爵悄悄指挥。一条高3尺、宽4尺、长35丈、上面盖着条石的涵洞,在运河河底下面4尺深的地方悄然竣工。这一涵洞“西出西堤以吞、东出东堤以吐,于是河西千顷之涛,复为良田”。

教育举措 

在消除水患、田赋均平、山阳县百姓安居乐业之后,孙肇兴又把目光转向当地的教育事业。他本人“高才邃学”,通晓经史,是教授士子、培养人才的内行专家。他不但督促县教谕和训导们办好教育,还常常挤出时间到奎斗宫为秀才们传道、授业、解惑。  

家族成员

孙肇兴的始祖是孙敬。他的二世祖是孙惠。他的三世祖是孙祐。他的祖父是孙朝臣。他的父亲是孙东阳。他的母亲是邹氏。他有四个兄弟。他的长子是孙玉泽。

参考资料

【莘县人物】一门父子双进士:“理学名臣”孙肇兴和孙玉泽.莘县人民政府.2024-09-08

因尽孝定居聊城,为官兴学遍布名人足迹.齐鲁晚报.2024-09-09

范景华、范晓然:理学名臣孙肇兴.聊城大学新闻网.202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