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钉
胡小钉,中国作家、电影导演,祖籍重庆市,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1977年以四川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82年获得北京大学文学学士。1987年开始担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师。
人物经历
早年做过筑路小工,下乡知青,水手等。1977年以四川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历任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负责人、戏剧组组长,曾创作独幕话剧《远方来客》在全校公演。后来从事的工作包括报社记者、编辑、英语翻译、高校教师、画家和电影导演等。
从198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最初是短篇小说《上场》《清江夜话》等,发表于《鸭绿江》《红岩》等文学期刊。
1985年以电影评论文章《透过红纱巾的沉思》获得首届全国青年电影评论征文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其后发表一系列电影批评文章,多次获得电影评论类奖项。1986年发表比较文学论文《镜与灯——中西诗学的分界线吗?》,成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
1987年担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师,主讲“名片解读”等课程。
1990年,拍摄电视剧《野船》(上下集),任编剧、导演。
1993年在泰国曼谷获得台北市文物展征文奖。
1999年,拍摄长篇纪录片《中国博物馆》,任主要编导。
2002年拍摄故事影片《来了》,担任编剧、导演和制片人。
2003年,所著长篇小说《来了》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2004年,《胡小钉文集》(两卷)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2006年,担任第一编剧的影片《》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摄制完成。
影视编导专著《胡考必胜——影视高考速成攻略》,同心出版社出版。此书于2013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再版。
获得荣誉
1985年,电影评论文章《透过红纱巾的沉思》获首届全国青年电影评论征文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1993年,获台北市国际文化征文奖。
1999年,担任百集纪录片《中国博物馆》中21集主要作品编导,该片获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长篇纪录片奖。
2005年,担任编剧、导演和制片人拍摄的影片《来了》获柏林亚太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人物作品
导演作品
编剧电影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