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密立”是一座四方城,位于额敏县以西之地的塔尔巴哈台山脚下,历史上亦作“也迷里”,是耶律大石西迁时第一个落脚的地方。叶密立都是蒙古语,是马鞍(额么勒)的意思,因为额敏河的源头就像一个马鞍子,于是根据地形得名。耶律大石曾在这里建立城池的声名向民间的纵深处传播,“方城县”下面有“宝”的消息就这样不胫而走。

概述

叶密里古城遗址,现在的面积约有6平方公里,比周围高出3米多,依路傍水,颇有帝王之气。一眼望去,我好像理解了古人为什么把这个城池建为方形,因为从四个方向看上去,都是直线,以一种庄严直抵曲折的山峦,最后消亡于无形。

当地的牧民把这个叶密立古城遗址叫“方城”。叶密立都是蒙古语,是马鞍(额么勒)的意思,因为额敏河的源头就像一个马鞍子,于是根据地形得名。它位于额敏镇至杰勒阿什乡公路的南面,距县城7.5公里。

发现

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个叫王汉忠的甘肃人,在地里发现了两块红方砖,一块碎了,另一块被他保留了下来。从那以后,不断地传出有人在地里挖出了陪葬的大铜镜、鼻烟盒,还有马鞭子的消息。耶律大石曾在这里建立城池的声名向民间的纵深处传播,“方城县”下面有“宝”的消息就这样不胫而走。似乎就是从那时候起,“方城”变得不平静了。

2007年夏季雨后的一天牞努尔卡西特村的一个叫图跟亚的蒙古族牧民和另外一个哈萨克族牧人在叶密立古城遗址上骑马放牧,图跟亚的马跑着跑着,就走不动了,马蹄子不停地蹭着地皮,显得很焦躁。图跟亚下了马,掀开这匹马的后蹄子一看,不得了了,一块约摸3岁小孩巴掌大的银元宝混着湿泥粘在了马蹄子上,很是耀眼。

最有传奇性的一次是2005年秋季的一天,两个蒙古族牧民在一起放牧,靠近公路的泥地上,行在前面的那匹公马一脚踢出来一个铜制的圆章子。掂了掂,足有两公斤半呢。抹去泥尘,斑驳的平面上依稀有些字,是蒙文和汉文,因年代久远,字迹已分辨不清了。

历史

几天来,我在查看有关耶律大石创建西辽的历史,想到当年,在多少代人以累累白骨建立起来的辽朝王朝,被耶律大石的性格所毁,几百年间由盛而衰,由强到弱,在公元1125年被金所灭。其残余由耶律大石率领,他按照契丹族的传统,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和祖宗,整旅西迁。

变迁

到了1132年,耶律大石西征军才到达翼只水(今新疆额尔齐斯河)和也迷里河(今新疆额敏河)地区。在叶密立(今额敏县),修筑城池,建立西辽。因额敏河得名."额敏"为"叶密里"、"也木勒"同音译写,蒙古语意为马鞍。据《西域同文志》,额敏释为回语"清净平安"之意。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征服西域和中亚后,分封三子孛儿只斤·窝阔台以也迷里河滨之地建都称"也迷里城",又称"都鲁布津"蒙语"方城县"之意.。

汉代属乌孙,唐朝设甸延都督府。元代为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的封地,曾在额敏河南岸建城,称叶密里城,明末清初准噶尔汗国部在额敏筑城,为四方形,蒙古语称都鲁布津(意为方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设塔城市政区.1918年设县时将也迷里改称额敏县。先后隶属塔城道、塔城行政区、塔城专区,1968年隶属塔城地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