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筋草,中药材名。本品为石松科植物藤石松的全草。全年可采,但以9月后采带有孢子囊者为佳。

物种简介

来源

本品为石松科植物石子藤石松的全草。全年可采,但以9月后采带有孢子囊者为佳。

形态特征

多年生攀援草本,长可达4米。主茎下部有叶疏生,叶钻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膜质,灰白色,向上的叶较小,绿色,厚革质,有早落的膜质尖尾。营养枝多回二又分枝,末回小枝纤细,下垂,扁平,叶三列,两列较大,贴生小枝的一面,三角形,另一列的叶较小,贴生于小枝的另一面的中央,刺状。孢子枝从营养枝基部下侧的有鳞片状叶的芽抽出,多回二叉分枝,末回分枝顶端各生孢子囊穗一个。孢子囊穗圆柱形,多少下垂;孢子叶阔卵圆三角形;孢子囊近圆形。9月孢于成熟。

性味归经

四川中药志》:性温,味微甜,无毒。

化学成份

藤石松含α-芒柄花醇(α-onocerin)及二表一年蓬二醇(diepiserratenediol)等类化合物。

生长环境

生长于森林边缘及灌木丛中。

分布范围

分布华南、西南及湖北、湖南省福建省台湾省等地。

主要价值

功能主治

①《四川中药志》:能舒筋活血。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跌打损伤,筋骨疼痛,月经失调及脚转筋。

②《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舒筋活络,消炎除湿。主治夜盲症,盗汗,风湿腰痛,小儿外感发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

相关配伍

①治筋骨受伤后不能屈伸:舒筋草配猪筋炖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小儿盗汗:伸筋草、麦秆,煮水外洗。(《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相关论述

1.《四川中药志》:能舒筋活血。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筋骨疼痛,月经不调及脚转筋。

2.《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舒筋活络,消炎除湿。主治夜盲症,盗汗,类风湿性关节炎腰痛,小儿外感发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