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寺,全称西山白云寺,位于中国江苏省泰州市市迎春西路36号,是泰州佛教八大丛林之一。该寺始建于南宋,最初名为报国庵。明崇祯五年(1632)重建后,改名为西山报国禅寺。清咸丰年间(1851-1861),住持僧德贤扩建后,再次改名为西山白云寺。西山寺的主体建筑包括前殿(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均为面阔五间的硬山顶建筑),以及东路附属建筑两进(均为面阔三间的硬山顶建筑)。

西山寺在1939年之前曾被用作中国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的驻地,由李明扬担任总指挥。1939年8月、12月和1940年春,新四军军分会书记、江南指挥部指挥员陈毅曾三次来到泰州市,与李明扬进行谈判,并成功说服他让道,使新四军东进黄桥,深入苏北地区发展。建筑群在1949年后被用作泰州中学图书馆,现为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纪念馆。

正文

西山寺为泰州佛教八大丛林之一,西山寺,全称是:“西山白云寺”。坐落在现迎春西路36号,原江苏省泰州中学大院内东部。传说此寺原名“报国庵”,始建于南宋。明崇祯五年(1632)僧方志重建后,改名为“西山报国禅寺”。清咸丰年间(1851~1861)住持僧德贤扩建后,改名“西山白云寺”,即“西山寺”。

由于西山寺有含金量较多的铜钟,有不露天的佛宝塔,有头戴毗卢帽的弥勒菩萨,更重要的是寺东侧还有它的下院华陀庙,是生病求仙方灵显的圣地,很能吸引人。所以,西山寺曾远近闻名。

西山寺现存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为清式建筑。天王殿为硬山屋面,5间9,抬梁式结构,梁架间饰一斗六升和一斗九升斗拱。大雄宝殿也为硬山屋面,但屋面高大,阔5间,进深11桁,梁架间饰有一斗九升拱,故殿内空间开阔。殿前有月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党苏皖边区政府边区游击总指挥部设西山寺内。民国二十八年(1939),新四军挺进纵队进驻苏北,陈毅司令员来泰州市,曾亲临此西山寺,与该部总指挥李明扬等协商团结抗日大计。

1995年以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处旧址,被批准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因城市道路扩建,经省文化厅同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将原天王殿由原地向西北移至大雄宝殿西侧,按原样重建。并规划二期工程按原有西山寺的两殿布局,再将大雄宝殿移建至天王殿后。

现西山寺天王殿作学校图书馆用,大雄宝殿辟为“泰州市新四军史料陈列馆”,另建单独门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