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尔古提乡距和静县县城96公里;东南与托克逊县、和硕县接壤,西邻巴仑台镇,北与阿拉沟乡相连;可利用草场面积30万亩,区域总面积960平方千米。天然森林面积16万亩;该乡四面群山环抱,境内山高坡陡,沟深壑多,气候温和,是一个冬暖夏凉适宜放牧的良好牧场。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古树、奇石怪榆及河谷林和松树林等资源,同时,还有石人壁画等人文资源、雪莲、草麻黄、食用野菜、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是旅游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民国时期,克尔古提乡一带为开发区的错日古敢定乡;1984年11月,由克尔古提牧业大队改为克尔古提乡。截至2018年末,克尔古提乡户籍人口为992人。2019年,克尔古提乡下辖3个行政村:浩尔哈特村、那英特村、克尔古提村,人民政府驻克尔古提村。
克尔古提乡农作物以燕麦、马铃薯为主,兼种蔬菜、白菜;畜牧业以饲养马、牛、野牦牛、骆驼、羊为主。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克尔古提乡一带为开来区的错日古敢定乡。
新中国建立初期,属开泽区,即二区。
1958年,为巴音公社红山牧业大队。
1967年,为东方红公社红山大队。
1979年10月,为八棵树镇公社红山大队。
1983年,红山大队改称克尔古提牧业大队。
1984年11月,克尔古提牧业大队改为克尔古提乡。
地理环境
基本概况
克尔古提乡位于和静县城东北部山地峡谷区,距县城92公里,海拔1902米,全乡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6万亩,草场面积60多万亩。全乡辖克尔古提村、那英特村、浩尔哈提村3个村,992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的99%。
畜牧业是克尔古提乡的主导产业。2004年,牲畜年末存栏29867头(只),其中大畜3892头,小畜25975头(只),牲畜出栏率61%,商品率90%。
位置境域
克尔古提乡地处和静县东北部,东、南与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和硕县接壤,西与巴仑台镇相接,北与阿拉沟乡交界,距和静县城70千米,区域总面积96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克尔古提乡境内山高坡陡,沟多谷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2200米。
气候
克尔古提乡属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其特点是多风干旱,冷季漫长达9个月,常年气温较低,积雪时间长,夏季气候凉爽;多年平均气温6.2℃;无霜期年平均160天;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降水集中在每年6—8月。
水文
克尔古提乡境内属克尔古提河,流域面积1016平方千米,境内河长60.2千米。
自然资源
克尔古提乡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石灰岩、铁矿石等;其他自然资源有雪莲花、麻黄等野生植物资源。
行政区划
2011年,克尔古提乡下辖3个行政村:克尔古提、浩尔哈提、那英特。
2019年,克尔古提乡下辖3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克尔古提村。
人口民族
2011年,克尔古提乡总人口101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3人,城镇化率6.2%;另有流动人口21人。总人口中,男性561人,占55.2%;女性455人,占4.78%;14岁以下169人,占16.63%;15—64岁670人,占65.94%;65岁以上17人,占17.43%;以蒙古族为主,达991人,占97.54%;汉族25人,占2.46%。2011年,克尔古提乡人口出生率10.25‰,人口死亡率2.95‰,人口自然增长率7.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5人。
截至2018年末,克尔古提乡户籍人口为992人
政治
王建亭,男,汉族,1961年12月7日出生,通许县人,1979年9月参加工作,1989年12月加入中国
共产党,大学学历,身体健康,现任克尔古提乡党委书记兼人大主席。
苏布赛,女,蒙古族,1971年7月6日出生,新疆和静人,1988年9月参加工作,1993年11月入党,
大学本科学历,身体健康,现任克尔古提乡乡长。
宋建军,男,汉族,1975年10月15日出生,四川人,1996年12月参加工作,1999年12月份加入中国
共产党,专科学历,身体健康,现任克尔古提乡党委副书记。
杜格来,男,蒙古族,1961年2月5日出生,新疆和静县人,1980年参加工作,1985年5月25日加入
中国共产党,中专学历,身体健康,现任克尔古提乡人大副主席。
艾尔登毕力克,男,蒙古族,1974年2月出生,新疆和静223团人,1996年11月参加工作,1998年9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身体健康,现任克尔古提乡党委委员、副乡长。
崔东利,男,汉族,1981年7月3日出生,山东省茌平区人,2000年9月参加工作,2006年3月份加入
中国共产党,专科学历,身体健康,现任克尔古提乡乡副乡长。
王林峰,男,汉族,1966年8月10日出生,河南人,1981年10月参加工作,1984年8月份加入中国共
产党,大专学历,身体健康,现任克尔古提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
经济
综述
2011年,克尔古提乡财政总收入30万元,财政支出45万元。2011年,克尔古提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641元,比2010年增长32.1%。
农业
2011年,克尔古提乡农业总产值855.4万元,比2010年增长42.2%。克尔古提乡农作物以燕麦、马铃薯为主,兼种蔬菜、白菜;畜牧业以饲养马、牛、野牦牛、骆驼、羊为主。2011年,克尔古提乡牲畜年末存栏30600头(只、匹、峰),其中马650匹,牛870头,牦牛10032头,骆驼180峰,羊18868只;出栏率96%,商品率60%;特色养殖野猪200头、藏獒50只、瓜瓜鸡500羽、环颈雉1000羽。
金融行业
201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2万元。
山内待开发项目
(一)无公害蔬菜种植项目。依托我乡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资源,吸取我们以往种植和相邻
兄弟乡镇种植的成功经验,动员全乡牧民群众,启动实施无公害蔬菜种植项目,凡适宜种菜的地方
尽力种植,既解决牧民“吃菜难”问题,同时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向外界市场供应,使无公害蔬菜
成为牧民增收的来源之一。
(二)经济林种植项目。依托我乡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资源,启动实施经济林种植项目。实
施这一项目,不仅具有生态效益,而且更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根据我乡80年代已种植的情况和目
前市场价格,每年每棵树至少有30元的收益。我乡总体目标:力争使全乡人均始终拥有100棵树,
年稳定收入3000元。
(三)野菜开发项目。依托我乡具有丰富的熊葱、野葱等食用野菜资源,积极开发野菜系列产品。进
行真空包装直接销售或加工成系列产品,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牧民增收的产业。
(四)旅游开发项目。随着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我乡大力开发旅游业的条件已逐步
成熟。依托我乡丰富的自然、气候和人文资源,在山内重点建设避暑山庄,并辐射各景点建设,以
此带动畜产品、野菜野味等有机食品和刺绣品等民族手工艺的发展。
(五)冷水鱼养殖项目。我乡有一个占地几百亩、水深几十米的天然湖泊,现湖内生长着大量高山
鱼。利用此湖养殖冷水鱼,经济收益可观,同时也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综合经济效益可观。
(六)水电站开发项目。依托我乡丰富的水资源和河水落差大等自然能源优势,开发建设水电站,
获得发电、水产、防洪综合效益。
山外待开发的项目
(一)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在山外实施牧民异地搬迁工程,规划建设48户、占地面积200亩的养殖
小区。重点建设住房、棚圈、水、电等基础设施,现已初步建成12户。
(二)饲草料基地建设项目。规划开发5000亩饲草料基地,以此推动牲畜舍饲圈养业。将养殖育肥
产生的有机肥施到饲草料基地,提高饲草料产量,使养殖育肥与饲草料基地形成良性循环。
文化
地名由来
克尔古提,蒙古语,意为有盘山路的地方。
交通
克尔古提乡有那英特村—浩尔哈特村公路穿越乡境。
社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克尔古提乡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3个;图书室3个,藏书1万余册;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达12人;有民俗馆1个,挖掘收集传统艺术品60多件。2011年末,克尔古提乡有体育场4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员占常住人口28%。2011年末,克尔古提乡有无线电视用户87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40户。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克尔古提乡有医疗卫生机构3个,其中门诊部(所)2个;病床15张,固定资产总值12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注册护士3人;3个村牧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80人,参合率96%。
社会保障
2011年,克尔古提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3户,人数11人,支出1.58万元,月人均120元;医疗救助4人(次),共支出8.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4户,人数238人,支出25.05万元,比2010年增长3%,月人均87.7元。农村五保人员2人,年人均支出2400元;政府救济救灾资金22.62万元,发放煤30吨、面粉4吨、大米2吨;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24.39万元。
文化教育
克尔古提乡现有小学1所,班级6个,在校学生64人,教职员工24人,牧民技术学校1所;乡级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室3个,乡卫生院1所,医生2名,护理人员2名,病床8张。有牧经站、兽医站、林管站、文化站、卫生院等事业单位。
克尔古提乡辖克尔古提村、那依提村和浩尔哈提村三个纯牧业行政村。另有牧经站、文化站、兽医站、派出所、学校和卫生院等六个事业单位。全乡共279户、1040人,乡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共有70名党员,其中牧民党员46名,“三老”人员党员5名。团支部5个,共青团员132名。
克尔古提乡经济结构单一,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纯牧业乡。2007年,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481元。
获得荣誉
和静县克尔古提乡是一个距离县城比较偏远的城镇,拥有得天独厚的草场,这里主要以牧业为主,乡里的妇女在闲暇时就爱刺绣,心灵手巧的她们能绣出各种不同的图案。2009年5月,和静县授予克尔古提乡“刺绣之乡”的美称。
2010年3月10日,和静县克尔古提乡举办2010年首届汗宝吉祥刺绣大赛,来自克尔古提乡的几十名牧民带上自己的上百种刺绣作品,来到那英村村委会参加比赛。克尔古提乡乡长苏布赛告诉记者:“2009年和静县授予我们乡为‘刺绣之乡’后,乡里就成立了‘吉祥刺绣协会’,通过协会把我们的刺绣推向市场,一方面为了增加牧民的收入,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刺绣这个非物质文化传承保留下来”。
在当天的比赛现场,到处都是美丽的刺绣,颜色鲜亮,图案各异,色彩鲜亮的鸳鸯戏水,活灵活现的骏马图,各种花类争相斗艳,处处都体现了克尔古提乡牧民的心灵手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2020年行政区划.国家统计局.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