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形拳是一种武术拳法,旨在通过模仿猴子的行为特征,提高练习者的灵活性、速度和反应能力。这种拳法强调心平气和、身体灵动以及足智多谋。
形态特征
身法
猴形拳的身法特点是束身缩臂裹肋,含胸缩胯,沉肩垂肘,身步相随,伸缩转动精神贯注。练习者应该避免缩脖耸肩、呲牙咧嘴等错误姿势,注重形似而非形像。
手法
猴形拳的手法特色是以叨手为主,探手不及而跃步纵跳,以此展现猴的外形之意。在腿的后撤与前纵时,手的前插掌要紧密配合,协调和顺。穿掌时掌心搓击掌背,声音脆响,快速连贯。无论叨手、侧撵扒手、插掌,均不应钻翻,掌心朝下。
步法
猴形拳的步法包括猴子爬杆的腾空纵跳,前腿屈膝提腿,脚尖朝前,纵步腾空。纵跳过程中,窜步独立,中间不停顿,纵跳要高,腾空时两腿尽量上提,落地时手脚同时到位。猢猴挂印的后撤步,托掌时掌背朝上前探,前腿提膝要高于腰,脚尖自然下垂。挂印的垫步要灵活敏捷,旋转下坠缩身,步手相随,眼随手看。
练习方法
猴形拳的练习需要注意内外相应,意发神速,乘机取胜。以巧破拙,以智胜勇,神妙莫测,取法猴形。具体练习方法包括:
招数
由横拳出势,左手左足在前,右手右足在后作防守之势。敌从左面攻击,我即外应其动,以左手捉拿,以右手抓打,同时右足垫步,提起左足用膝打。立即将左手和左足齐落,做到手抓足踩。
换势,敌人从左侧进攻,我即将左足向后方撤退,成步踩三角以解对方攻击之危。同时,右足提起足尖点地,右手自左肘下钻出,暗用刁扒,但两手要平,不宜一高一低。敌从右攻,我即用左足垫步,提起右膝攻敌小腹,左手抓打。同时,右手和右足齐落,形成手抓足踩之势。敌人右侧进攻,我即将右足向后撤退,步踩三角以卸对方进攻之力。同时,左足提起足尖着地,左手自右肘下钻出成倒撵刁扒之势。换势左右相同,最后练到正面,进左足垫右足,提起左膝攻击,同时以右手抓打,左手置于心前,紧连左手左足齐落成抓踩之势。
-回身势,左手左足在前则右后转身,右手右足在前,则左后转身。右转身时,右手刁扒,同时,左足后退,右足足尖着地同时垫左足提右膝,左手上抓。紧连右手右足落,成抓踩之势。
收势,同劈拳。
技术特点
猴形拳的技术特点体现在其速度、变化和技巧多样性上。其速度极快,能够迅速出击,难以被对手捕捉。其变化多样,能够在战斗中不断变换战术,让对手难以应对。此外,猴形拳还包含多种巧妙的技巧,如点穴和摔跤等,使其成为一种极具威胁性的拳法。
与搏击的联系
猴形拳在搏击中的理念是取其心敏意捷,以灵敏化制笨拙,取其刁抓意发神速、乘机取巧的优点。在搏击运用中,猴形拳强调心神安静,形色纯正,身体轻便灵敏,快利旋转如风。其打击部位主要集中在上半身,尤其是头部和颈部。猴形拳在搏击中的运用与其他拳法不同,其步法手法均为一反一正、一阴一阳,为形意拳中技法所仅有。其打击部位在刺目、刺喉、击顶、扑面、专攻上节。为了击敌头顶,易伸臂过长,胸腹暴露于敌前,形成空隙,因此猴形跃步而上,以缩短敌我距离,加快进攻速度。手法上也是一触即回,与跃步紧密配合,连连再上,手臂不必过分伸长,身法上也要力求小巧,而尽量加快速度。在顾法上也是一跃而起,叨手而落,缩身下坠。跳跃之功既利用攻,也利于防。当纵身时,即向侧后旋转,形成转身叨手,同时退步稍后下坠缩身再换步进招。这里的猴形跃步而上,主要是窜步独立,迅速靠近敌身,上击头部的同时下则是用膝顶撞敌腹。叉步后转是用来防守敌方用扣摆步向我侧而攻来,我则用旋转以侧步叨手反顾而攻。猴形进退起伏伸缩必须迅速,不为敌所乘,既要前进扑打,也要倒挂叨扒,纵身击面,缩体叨手,或起或落,亦进亦退;既叨手纵身而起,又叨住敌腕旋转下坠,使敌不易走化,又可顾打兼有。
实战技法
猴形拳的实战技法丰富多样,包括窜步连环插掌、退步连环插掌、封肘前推、叨手踹腿、插步倒撵、右跳步叨手、右跳步倒挂手、侧转身倒扒等多种技术。每种技法都有其独特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如窜步连环插掌时,要求迅速逼近敌方,以竖劲打面部,以猴形的斗勾式手型向对方双目刺去,以点刺的方式一刺即回。退步连环插掌时,强调变通在心,灵机在意,进退则在于步。周身运动在于步,上欲动必下为随,贵在上下配合,上下不随,意则无能力施展。其他技法同样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