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同家梁矿位于大同煤田东南部口泉沟中下游地区,地处大同市西南20公里处,是一座具有60多年开采历史的国有大型煤矿企业。井田面积28.86平方公里,矿区内有铁路和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历史沿革
同家梁矿自1949年恢复生产以来,已累计生产原煤超过1.14亿吨,上缴利税约12亿元。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企业在党建引领下,干部员工团结一致,企业发展迅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三个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果。矿井地质构造简单,赋存条件良好,自古就有煤炭开发。据史料记载,早在北魏时期,当地已有石炭开采。清代《大同府志》推测,郦道元所述的火山可能就是现今的口泉,附近山区出产石炭。有资料显示,同家梁矿的正式煤炭开采始于1918年,当时阎锡山与北洋政府合作开办同宝公司,在当地设立多个采煤厂。1937年日军占领大同市后,同家梁矿的部分区域被用于煤炭开采。1945年后,同家梁矿并入晋北矿务局。新中国成立初期,矿工们克服困难,修复巷道,增加生产设备,1952年生产原煤71.3万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矿井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和技术升级,1957年实际出煤112.8万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矿井管理加强,生产效率提高,生活福利设施建设加速。1963-1965年的调整时期,矿井新增主立井,为扩大生产奠定基础。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尽管受到政治运动影响,矿工仍坚持生产,矿井进行了技术改造,产能提升至120万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矿井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期。第五个和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矿井进行了全方位的技术改造,产能增至220万吨。1984年起,矿井实际产量突破300万吨,综采机械化程度达到70%。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矿井生产、经营等方面工作取得显著进展。1987年实行矿长负责制,管理水平提升,安全生产和质量标准化达到历史最佳水平。1990年代至2003年,矿井稳定发展,迈向现代化。2003年,企业重组改制,成为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生产矿井之一。2009年以来,矿井实施“内稳外拓”发展战略,生产、安全、经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矿井产量、安全绩效、经济效益均有大幅提升,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建设同步推进。
参考资料
同家梁 红三矿 永远抹不掉的记忆和情怀 .搜狐.2024-11-15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家梁矿.名录集.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