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是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编著的一本图书。该书介绍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包括分析的模式、要求的输入、支持的输入、对支持所受到的压力的反应、作为特定支持调节者的输出等内容。该书力求反映现代西方思想学术的独创性与思维深性的同时,尤其注重思想的全面性及其内涵的启迪价值,值得一阅。
图书作者
美国政治学家、政治行为主义的倡导人、政治系统论的创立者。1917年6月24日出生于多伦多市。先后在多伦多大学和哈佛大学获得多种学位。40年代后半期起一直执教于芝加哥大学政治科学系。主要著作有《政治系统:政治学现状研究》(1953)、《政治分析的结构》(1965)、《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1965)等,这三本书后来被称为“政治系统分析三部曲”。
伊斯顿确立了政治行为主义的特定含义,认为是技术和理论两重意义上的革命。一方面,他批评以往的政治学单纯注重制度和权力,偏重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形势资料,忽略了政治是人类互动行为的结果,忽略了人的动机、人格和心理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等行为资料。他概括了行为主义政治学研究的 8个要则:规律性、验证、技术、数量化、价值、系统化、纯科学、整体化。另一方面,他又在后行为主义政治学酝酿形成过程中,批评了半个世纪以来行为分析理论衰落的现象,提出应加强理论建设。他主张政治研究要重建新的价值结构。认为政治理论家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对社会的迫切问题和社会的需要作出敏捷的反应,以便有可能明确表达极其深奥的、但对公民和政治家了解自身处境大有帮助的价值系统。这种创造性理论历来是对社会起调节作用的重要机制。他还提出政治学成熟的标志是形成统一理论。他把理论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最低层次的单一性结论或单一性概念;第二类是中间层次的综合性理论,它是单一性概念的综合;第三类是最高层次的系统理论或概念结构,它把政治学的所有基础分支科学联结成在概念上有逻辑联系的、和谐一致的整体。统一理论的完成将使政治科学成为社会科学基础性的组成部分。
伊斯顿认为政治系统是为社会规定有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或强制性决定),并且予以实施的行为或互动行为。它由政治团体、体制和权威机构等部分构成。它受到自然的、生物的、社会的以及心理的等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包围,同时对环境的压力有适应能力和反馈信息的功能。系统和环境形成互动的联系,系统的持续通过不断的输入、输出、反馈、再输入过程实现。伊斯顿的输入 -输出系统分析模式,适用于分析从国际社会到国家内部各种规模的政治系统,同时又是一个统一理论,包括社会当中各种和行为关系。
伊斯顿被美国学术界公认为对政治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当代学者之一。他创立的政治系统分析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国内政治以及研究。他提倡重建新的价值结构,促进了公共政策研究的开展和政治理论的进一步丰富。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分析的模式
第一章 理论分析的形式
第二章 分析的一些基本范畴
第二编 要求的输入
第三章 作为系统输入的要求
第四章 作为压力源泉的要求
第五章 愿望转换为要求
第六章 愿望转换的调节:结构机制
第七章 愿望转换的调节:文化机制
第八章 要求流量的调节:沟通通道
第九章 要求流量的调节:缩减过程
第三编 支持的输入
第十章 作为系统输入的支持
第十一章 支持的对象:政治共同体
第十二章 支持的对象:典则
第十三章 支持的对象:当局
第十四章 支持蚀耗所引起的压力
第十五章 作为压力源泉的政治分裂
第四编 对支持所受到的压力的反应
第十六章 支持的结构调节
第十七章 散布性支持的产生
第十八章 对当局和典则的散布性支持-I
第十九章 合法性的源泉
第二十章 对当局和典则的散布性支持-Ⅱ
第二十一章 对政治共同体的散布性支持
第五编 作为特定支持调节者的输出
第二十二章 输出的性质
第二十三章 反馈环
第二十四章 反馈刺激
第二十五章 反馈反应
第二十六章 反馈反应的沟通
第二十七章 再输出-I
第二十八章 再输出-Ⅱ
第六编 结 论
第二十九章 系统分析的目标
译后记
后记
译 后 记
本书各部分分别由以下人员译出:
社会科学、政治学主要趋势的回望
原序
第一章~第五章
第六章~第十章
第十一章~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第二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