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义英
艾义英(1928年7月-2025年1月9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她6位亲人被日军杀害。2014年,应日本“中国战争受害者证言集会邀请会”邀请,艾义英于12月5日至11日前往日本大阪、名古屋市、东京等地参加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集会。
2025年1月9日上午,艾义英去世,享年97岁。
人物生平
1928年出生的艾义英,当时家住南京麒麟门附近的东流许巷村。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父亲带着她和弟弟逃到山上躲避,而留在村里的村民则遭到日军机关枪扫射,死了十多人。
数日后,父亲带着她和弟弟,以及她的两位叔父、三位堂兄前往父亲的姑母家避难。未料又遭遇日军,父亲、叔父、堂兄和姑父等7人被带走。在父亲被日军带走时,艾义英哭喊:"爸爸,你带我们出来,就不带我们回去了吗?"父亲说:"爸爸很快会回来的,照顾好弟弟。"但他的父亲再也没有回来。
南京沦陷后,她的爸爸艾仁银和她的两个叔叔、两个堂哥以及平姓姑爹父子等7人被日军抓走,后除一人幸存外,其他6人都被日军杀害。
怀孕的母亲和几个婶子带着艾义英姐弟3人继续逃命,逃的过程中,当时12岁的堂姐还被日本兵强奸。后来,怀孕的母亲在山上生下了一个女儿。可女儿生下来根本养不了,当时母亲哭着说"对不起啊对不起啊",就把刚生下来的女儿丢在了山上。
而父亲的尸体无人收殓,因为母亲拖不动父亲,只能等到来年,去请家里的长辈帮忙,把父亲入了土。不敢找年轻人,会被日本人杀掉。当时村子上被杀了100多人,遍地都是死尸。艾义英害怕,母亲跟她说:“这些都是死鬼,都是跟我们一样的可怜人,没什么好怕的,活鬼才吓人”。
14岁那年,艾义英订了亲,母亲让对方迟点来娶,想在她干活的时候,让艾义英陪陪她。18岁那年,艾义英嫁去夫家。31岁那年,艾义英已经生了3个孩子,丈夫在公交集团工作,艾义英说她也要出去找活做。丈夫劝艾义英在家,她不愿意,说“再苦也要出去干活”,“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女人也能出来干活帮帮你们”,艾义英说自己要“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她打两份工,也不觉得辛苦,觉得比‘那个时候’好多了。
2014年,应日本“中国战争受害者证言集会邀请会”邀请,艾义英于12月5日至11日前往日本大阪、名古屋市、东京等地参加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集会。
2021年4月4日清明节,93岁的艾义英同孙子黄睿一起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场祭奠遇难亲人。
2023年12月3日,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在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举行。艾义英在儿子黄兴华的陪同下给被杀害的亲人们献上鲜花。
2025年1月9日上午,艾义英去世,享年97岁。
家庭成员
父亲艾仁银、两个叔叔艾仁炳和艾仁林、两个堂哥艾义生和艾义荣。儿子黄兴华。孙子黄睿。
人物专访
为南京大屠杀设立首个国家公祭日,跟我们这些家属的自发行为有区别,这伤痛不是一两家人的,而是几十万人的,是整个国家的,该有一个仪式去纪念这一切。好让后来的人铭记那段历史,这是我们自家的历史,如果我们中国人都不好好纪念和尊重,其他国家的人就更不会。
——1937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
■ 对话人物
艾义英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 对话动机
首个国家公祭日前夕,应日本“中国战争受害者证言集会邀请会”邀请,艾义英于12月5日至11日前往日本大阪、名古屋市、东京等地参加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集会。
南京大屠杀期间,艾义英的父亲、两个叔叔、一个堂哥被日军杀害。其间生产的母亲为了带着艾义英姐弟3人继续逃命,被迫丢弃了刚出生不久的女婴。
对日本人“又恨又怕”了77年,艾义英对自己有机会去日本讲述历史真相,相比于日本民间团体所释放出的善意,艾义英对首个国家公祭日到来更为期待,“自家的历史是时候好好纪念一下了。”
赴日
77年了,还是“又恨又怕”
新京报:第一次去日本?
艾义英:嗯,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去日本。
新京报:知道要去日本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艾义英:可能你们年轻人会觉得,一个都没出过国门的老太太,被邀请去日本,也不用花钱什么的,多好。但当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通知我要去日本,我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要去那,不去不行吗”,完全是本能的,抗拒。
南京大屠杀过去77年了,我的爸爸、好几位亲人死在日本人(军国主义)的刺刀下,妈妈告诉我见到日本人就要躲,要藏起来,都是这些记忆。
新京报:时间过去那么久,过去的感觉还在?
艾义英:又恨又怕,那种恐惧的感觉还是一样的。在日本下飞机,过来接我们的日本人都很友好,又鞠躬又握手的,有个日本人拖着行李就往前走,我拦住他,说不行。其实对方是想帮忙,但我本能的反应是“日本人又要抢东西”了。
到了日本第三天,我儿子说去买块肥皂。我在宾馆等他,结果怎么也不回来,我心里很慌张,心想该不会出什么事了吧,他回来后我闹了他几句,儿子说他出去不到一个小时,但我就觉得时间长得不得了。
新京报:除了担心身边的人,你自己呢?
艾义英:在大阪参加完集会,白天讲了很多南京大屠杀那年的经历,那天夜里我就做噩梦了,梦见穿黄色衣服的日本兵砍我的胳膊,整条胳膊都是血,后来就哭醒了,醒过来的时候浑身都是汗,缓了好长时间才反应过来,战争已经过去几十年了。
作证
听我讲的多些年轻人就好了
新京报:参加证言集会时也会有以上的情绪吗?
艾义英:第一场还是有些紧张。后来慢慢就好了,我没读过什么书,坐在那里也没稿子,完全凭记忆讲。讲的多了就不紧张了,我们是受害者啊,应该理直气壮,是你们日本人(军国主义)侵略我们,你们官方否认历史,那我就把我经历的事实都说出来。
新京报:日本关于南京大屠杀证人集会的规模怎样?
艾义英:每场大约有百十来人,东京是最后一站,有150人,还有一些西方面孔在听。来参加集会的人大多都是五六十岁的人,年轻人很少,这个我有点遗憾。
新京报:为什么觉得遗憾?
艾义英:大屠杀的事情,应该让更多年轻人知道。年轻人才是国家的未来,这一点对中国、对日本都是一样的。可能这也是他们(篡)改教科书的原因。我的曾孙8岁了,我家的第四代人,我经常会跟他讲过去的事。
后来身边人告诉我,参加集会的包括活动的组织者,有好几位是老师,大学、小学的都有,这样就很好。我希望那些老师把我讲的教给日本的下一代。
新京报:你希望这些讲述能带来什么?
艾义英:我们这些人(幸存者)越来越少了。我们在南京出发之前,南京广播电视台给我们发了一枚紫金花的胸针,工作人员说,当时日本战败之后,投降的士兵很喜欢南京这种紫色的小花,把它们的种子带回了日本。据说现在日本国内到处都有南京的这种小野花。
同行的人说,紫金花象征和平,我一个老太太不懂大道理。但也许只有我们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才知道战争有多么可怕,和平是多么宝贵。
新京报:和平要有前提。
艾义英:和平的前提就是不能否认历史,那么多残忍的杀害,几十万几百万的性命,我们这些亲历者还活着,怎么能说否认就否认?
记忆
爸爸说“很快会回来”
新京报:1937年成了人生中印象最深的年份?
艾义英:嗯,怎么也抹不掉。我86岁了,有时他们问我过去的事,其他年份的会模糊,有些干脆忘了,但1937年的一切,现在都在脑袋里。
新京报:说说那年你经历的事情。
艾义英:那年南京的冬天冷极了。村里都在传日本人要来。我亲眼看到日本兵在村口杀了两个人就跑回家报信儿,第二天天没亮,爸爸就带我和弟弟去姑奶奶家逃难。后来爸爸和叔叔还是被抓走了,我那时候还喊“爸爸,你带我们出来,就不带我们回去了吗?”记得当时他说,“爸爸很快会回来的,照顾好弟弟”。这是他最后的话。
姑奶奶带我们在山上躲了一夜,再见到爸爸时,他身上都是血、刺刀孔,我的两个叔叔还有我堂哥,身子都硬掉了。
新京报:剩下孤儿寡母。
艾义英:妈妈和几个婶子带着我们逃命,逃的过程中,当时12岁的堂姐还被日本兵糟蹋了,就是一群魔鬼。
大家都躲在山上,不敢回村。那时我妈怀着孕,在山上生下了我另一个妹妹。可妹妹生下来根本养不了,我们自己都难得有东西吃,当时妈妈哭着说“对不起啊对不起啊”,把妹妹丢在山上了。
那时候最怕下雨,妈妈就举着一把破伞,搂着我们姐弟三个,哆哆嗦嗦等天亮。
新京报:什么时候觉得没那么紧张了?
艾义英:躲到了大概1938年的3月份,很多村民陆续回村,好像当时日本兵说是不杀人了。我爸爸是1938年的3月份才下葬的,妈妈就去求族里的长辈,长辈们给了几块草席,后来找人在山上挖了坑,才把爸爸安葬。
之后妈妈就带着我们种田,没劳动力,妈妈就说种多少吃多少,都是她一个人在撑,那时候她才29岁。
新京报:她对苦难的感受会更深刻。
艾义英:妈妈77岁过世的,爸爸被害后她一直没改嫁,她生病时反复跟我和弟弟妹妹说,“一定要找副棺材殓起你爸的尸骨,把我们葬在一起。”
公祭
纪念一个国家的伤痛
新京报:有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之后,每年都会去那里吗?
艾义英:我是2011年听人说起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征集幸存者,就自己坐车到了纪念馆,想问问具体情况,没想到在纪念馆的哭墙上,第六个就是我爸爸的名字(艾姓按照拼音排在前面)。
之后每年清明还有12月13号,我都会买一些鲜花,去那里祭奠,我的家人在那里,无数人的家人也在那里,不光是一面写满名字的墙,也是我们过去经历的(历史)。
新京报:国家层面的纪念意味着什么?
艾义英:我9岁就没了父亲,当时他说他很快会回来,这话我一直记得。每年去纪念馆,也都会念叨念叨这个事。国家的事情我不懂,这次我在日本,对方告诉我说,每年广岛市、长崎核航弹袭击纪念日,日本都会举行重大的祭奠活动。那些老百姓也可怜,但是就遭受的程度来说,77年前南京城里城外那些百姓,不是要痛苦千万倍吗?但我们却迟迟没有公祭日。
新京报:所以能经历这次公祭也是一种安慰?
艾义英:活到现在,有机会把过去遭受的苦难讲出来,对我们这些幸存者,确实有个情绪的出口。这些天我总会想起妈妈,太多像她一样的人,其实什么也没有等到。相对她们我是幸运的,好歹等到了。
新京报:公祭日当天有什么安排吗?
艾义英:往年会去哭墙给家人献束花,但是这次从日本回来,听纪念馆的人讲,公祭当天好多领导人要来,也是国家首次弄这种仪式,估计会有很多人。想了想那天我就不去了。但是我们南京每年都有那个鸣笛声,等鸣笛声响起来的时候,我会在心里纪念我的亲人。
参考资料
讲一次痛一次,仍要讲!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哭墙”前祭奠亲人.现代快报.2023-12-14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77年了 对日本人还是又恨又怕(图).凤凰新闻.2023-12-14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去世,享年97岁.环球时报-今日头条.2025-01-09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经历过战争方知热爱和平.澎湃新闻.2023-12-14
【十年!为了和平的未来】86年,向阳而生.新华报业网.2023-12-14
悼念遇难同胞 共祈世界和平.今日头条-光明网.2022-02-17
家祭,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今日头条.2023-12-14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他们有话要说…….今日头条.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