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汤墓是斜坡墓道土洞墓,坐东朝西,平面呈甲字形,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位于长安区郭杜一带西北政法学院新校区。在出土的文物中,有两枚重要的双面穿带印。

2002年,张汤墓在西北政法大学新校区基建工地上被发现。出土了特点较为明显的西汉中期星云纹铜镜刘彻五铢钱等文物。最为重要的有2枚双面穿带印,一枚印文为“张汤臣汤”,一枚为“张君信印”。

张汤墓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汉书》记载的正确性。准确的墓葬年代的确定,为以往靠器物组合断定相对年代的汉墓分期断代,也为关中汉墓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精确的标尺。

历史沿革

2002年,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基建中,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进行了考古发掘,张汤墓被发现。出土物中有2枚双面穿带印,一枚印文为“张汤臣汤”,一枚为“张君信印”,印面径为1.8厘米。

2008年,西北政法大学在校园内建造了具有汉代风格的“张汤墓考古发掘纪念碑”“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遗址陈列馆”和纪念亭——“廉亭”。

地理环境

张汤墓葬位于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体育办公楼基槽西北部。

建筑特征

张汤墓葬坐北朝西,略偏北向,平面呈“甲”字形,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位于墓室西部,长斜坡状。残长7米,宽1.15米,最深处距现地面4.6米。两壁直而平整,内填五花土。甬道为长方形带过洞,拱顶,长5.3米,宽0.88米,高1.45米。墓室为土洞室,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5.30米,南北宽2.8米,壁残高1.9米。

出土文物

张汤墓出土文物大多为铜器,如铜洗铜镜、铜墩、铜铃、铜印等。其中,铜印上的文字是“张汤传、臣汤”。除了铜器以外,张汤墓还陪葬有铁剑、铁刀、铁削等。张汤陪葬器物,皆为墓主生前的生活用品,并不值钱。“其中有2枚双面穿带印,一枚印文为“张汤臣汤”,一枚为“张君信印”,印面径为1.8厘米。

开发与保护

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是西北政法大学独有的文化景点,为了挖掘弘扬张汤身上所具备的廉政价值,学校在张汤墓遗址的陈列馆还修建了“廉亭”。

价值意义

张汤墓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汉书》记载的正确性。史载张汤死于刘彻元鼎二年,故其墓葬时代也应为元鼎二年左右。准确的墓葬年代的确定,为以往靠器物组合断定相对年代的汉墓分期断代,也为关中汉墓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精确的标尺。

人物简介

张汤传(?—公元前 116 年),他为长安杜陵人,幼时喜法律,曾捕获一只老鼠,他学着父亲的样子,审问这只老鼠,还写下了审判状。长大后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得汉武帝赏识后。先后晋升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其用法主张严峻, 常以春秋之义加以掩饰,以皇帝意旨为治狱准绳。公元前116 年,御史大夫张汤遭同僚陷害获罪,自杀身亡。他死后,家产不过五百金,均是皇上所赐,下葬于荒郊贫民墓区,也是薄葬。

史料记载

《太平御览卷》第五百五十三:三长史害张汤传,自杀,昆弟欲厚葬。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恶言而死,何厚葬为?”载以牛车,有棺而无。上闻之,曰:“非此母不生此子。”

相关评价

张汤墓成为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系学生心中的圣地,只要有期末考试、司法考试等大考,他们都会去张汤墓祭拜,希望这位祖师爷能保佑自己取得好成绩。(腾讯网 评)

参考资料

南郊发现西汉名臣张汤墓(图).新浪网.2024-01-01

“古墓派”高校拾贝.科学网.2024-01-01

【各界文史】张汤墓被发现始末.微信公众平台.2024-01-01

Forbidden.人民网.2024-01-01

世界资讯:汉朝高官墓出土,陪葬品却寒酸至极,学者:汉武帝冤杀一个大清官.亚太时报网.2024-01-01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开学第一课 张汤墓前讲廉政.人民网.2023-11-18

天津文化信息网.西汉“酷吏”张汤墓遗址陈列馆开放.202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