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法布尔龙科

法布尔龙科

法布尔龙科(Fabrosauridae)是一类原始鸟臀目恐龙,生存于侏罗纪早到中期。最近的研究显示法布尔龙科并非天然的演化支,包含者彼此没有亲缘关系的属。

形态特征

大多数法布尔龙属类的身长介于1到2米,是种体型轻小的二足动物。头颅骨呈三角形,并有大型、圆形的眼窝,口鼻部短。法布尔龙的耻骨前端粗短,前肢短小,无法用于行走。尾巴占了身长的接近一半,具有平衡重心的功能,使它们在奔跑时能迅速转弯。胫骨长于股骨,使它们善于奔跑。

法布尔龙科的牙齿非常细,珐琅质均匀,具有6颗前上颌骨牙齿。

分类争议

法布尔龙科是在1972年由彼得·加尔东(Peter Galton)提出,根据颊齿的型态而建立。法布尔龙科的化石发现于非洲南部的三叠纪晚期与侏罗纪早期地层,以及中国的侏罗纪中晚期地层。法布尔龙科具有许多类似其他鸟臀目物种的特征,引起部分系统发生学专家对法布尔龙科的兴趣。由于法布尔龙科的大部分化石是破碎或部分骨头,甚至是个别的牙齿,因此法布尔龙科的演化位置仍有待商。举例而言,在1990年发现于中国自贡市下沙溪庙组的灵龙化石,导致很多古生物学家都认为法布尔龙科不是有效的科。法布尔龙属本身可能是较早命名的莱索托龙的异名。

法布尔龙科具有许多有趣的特征,尤其是牙齿的型态与构造,而前肢长度相当短。与畸齿龙科棱齿龙科不同,法布尔龙科的牙齿非常细,珐琅质均匀。若与灵龙相比,法布尔龙较为原始。灵龙的体型较大,较为衍化。

工部龙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中国,被认为较接近法布尔龙科,而离棱齿龙科较远。模式种是拾遗工部龙,化石发现于四川省荣县的下沙溪庙组,目前只有发现数颗牙齿。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