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纪念馆位于北区朝阳街道文星湾一巷1-33号,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呈三进三重殿四合院布局。

1927年卢作孚出任江巴璧合四县特组峡防团务局局长,此处是当时峡防局的办公地。此后至20世纪40年代,成为卢作孚、卢子英进行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的指挥部。为纪念爱国实业家卢作孚,2009年,北碚区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峡防局旧址进行了保护性修缮,辟建为卢作孚纪念馆。2012年9月,卢作孚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2013年被国务院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创建背景

嘉陵江三峡匪患猖,1923年文昌宫内设立江巴璧合特组峡防团务局,原北碚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朱菲范介绍,1927年,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在此出任峡防局局长,他在剿匪同时,进行乡村建设实验,成就斐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碚作为中国国民党的迁建地,数千社会名流、文化名人、科学教育专家聚集于此共同抗日,北碚遂成为20世纪联合国地图上,与北京、上海市齐名的中国文化重镇。“峡防局一直是北碚行政中心,卢作孚、卢子英兄弟有关乡村建设的大部分决策都在此制定实施。”

人物简介

卢作孚(1893年4月14日-1952年2月8日),重庆市合川人。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公司(现民生集团的前身)的创办者,

民生公司到1949年,拥有148艘江海轮船,投资60多个企事业单位,成为中国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他青年时便提出教育救国,并为之奋斗。自学成材后创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普及文化和教育。以北碚区为基地,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获得成功。

有《卢作孚集》传世,是重庆人乃至中国人在上个世纪前半叶最有价值的心智和实践的结晶之一

场馆修建

建国后,峡防局被改建成为普通居民区,最多时有20多户人在此居住,由于年代久远,这栋古建筑摇摇欲坠,布满尘土。2009年,该址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于是北碚区严格按照“修旧如故”原则完成保护性修缮,170多根柱头中有20多根原始柱头都以最大限度予以保留。5栋主体建筑建面为1320平方米,包括三重大殿、两侧耳房及吊脚楼组合。里面还有一壁价值连城的汉砖墙,这批砖烧制期可追溯至秦汉

从市民处征集来的古物件在原卢氏兄弟的办公室内悄然放置,试图还原他们在书桌前伏案工作、发号施令的历史场景。馆内,可见穿斗结构,青瓦歇山顶,整个纪念馆居雄峙嘉陵江畔,与鱼白石相望。

展室分布

纪念馆由4个图片和实物展区、5个场景还原展室、1个放映室、1个纪念卢作孚专题书画展组成。馆内陈列140张珍贵历史照片,72件文物和文献资料,34件文物代用品,集中展现了卢作孚先生为寻找救国之路,创办教育、兴办实业、启迪民智、推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资料

北碚区博物馆、北碚历史文化陈列馆即日起正式开馆.泰安市博物馆.2023-11-17

卢作孚纪念馆—— 见证跨越20年的乡村建设实验.一龙新闻网.2024-03-22